[实用新型]反烧炉回转式给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15107.2 | 申请日: | 199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5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陆祖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祖正 | 
| 主分类号: | F23K3/10 | 分类号: | F23K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烧炉 回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的燃料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从燃烧设备下部供应燃料的装置。
生活用灶以及小型锅炉一般都采用从上向下加煤的“正烧法”。使用这种方式会使新加到燃烧层上的煤预热后挥发的可燃性气体未经燃烧就进入烟道排放到大气中去,因此,采用“正烧法”的炉灶热效率仅为15~20%,而且污染环境。目前,也有采用自下而上给煤的“反烧法”炉灶,其热效率比正烧式炉灶高出一倍左右,可达30~40%。但是这种炉灶所采用的燃料供应装置不尽合理。比如一种抽板顶升给煤装置,采用活塞把煤自下而上地顶入燃烧室,然后用抽板阻挡燃烧室中的煤下落。这种通过活塞与抽板交替间歇动作完成给煤的装置,经常因煤屑、锈蚀等原因,使抽板在行程道轨上卡死以致损坏其他设备,如果使用人工操作却劳动强度增大。另有一种“绞龙加煤机”即螺旋顶升给煤装置,它依靠螺旋叶片的螺旋运动把煤横向推入燃烧室底部,再利用煤的挤压推力把煤顶到燃烧室上部的燃烧区。这种给煤装置的结构复杂、耗力较大,对煤的质量要求较高,如遇煤中混入铁钉木棍等杂质便容易卡死,并使其螺旋叶片造受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能可靠,且不易卡死或损坏的反烧式炉灶的给煤装置,使其既能提高燃烧率和降低烟尘又能安全可靠地进行运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其目的的:所述的反烧炉迥转式给煤装置由支撑架、迥转体、迥转轴以及加煤筒构成。迥转体的垂面基本上呈扇形,并在其圆心处通过迥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在迥转体的圆弧壁上置有一能够与燃烧室进煤口相吻合的加煤口,在迥转体圆弧壁内侧置有一加煤筒,此加煤筒与迥转体圆弧壁上的加煤口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迥转式给煤装置的迥转体可通过动力作往复运动。加煤时,迥转体转动,使加煤口与燃烧室下部的进煤口相吻合,加煤筒中的煤被顶升至燃烧室,然后迥转体迥转,由圆弧壁阻挡燃烧室中的煤下陷。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抽板顶升给煤装置那样的抽板行程道轨,因此使用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方便、容易控制给煤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迥转体5垂面为扇形,迥转轴4设置在扇形迥转体5的圆心处并与垂面相垂直。迥转体5通过迥转轴4与两侧的支撑架3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侧支撑架3可设置成V形,其上端平面支撑炉座2。在迥转体5的圆弧壁7上置有一贯穿的加煤口8,此加煤口8在当迥转体5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能够与燃烧室1的进煤口9相吻合。在迥转体圆弧壁7的内侧置有一加煤筒6,此加煤筒6与加煤口8相连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反烧炉迥转式给煤装置工作状况如下:当需给燃烧室1加煤时,由驱动装置(图中未给出)作用迥转体5使之转动,将迥转体圆弧壁7上的加煤口8对准燃烧室1下部的进煤口9,并由加煤筒6中的顶升装置(图中未给出)将煤顶升进入燃烧室1。然后,驱动装置再次作用迥转体5,迥转体5迥转到初始位置,迥转体圆弧壁7紧贴燃烧室1下部的进煤口9,以阻挡燃烧室1中的煤下陷。如此往复来完成给燃烧室1的间歇加煤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祖正,未经陆祖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