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精管节段性阻断钳无效
| 申请号: | 91214461.0 | 申请日: | 1991-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1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梅焕猷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焕猷 |
| 主分类号: | A61F6/20 | 分类号: | A61F6/20 |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荫茂 |
| 地址: | 612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精管 节段性 阻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手术钳子,涉及一种用于男性节育手术中的输精管节段性阻断钳。
输精管注射粘堵法是男性注射绝育方法,这种方法是经皮直接穿刺输精管,将堵管药剂注入预先阻断的输精管腔内,待药剂在管腔内凝固以后,解除阻断,达到绝育的目的。中国专利CN89202516.6公开了一种输精管注射粘堵长度控制器,其主要由一个开端为C型的夹和一个调节松紧度的螺旋所组成。它的使用改进了输精管注射粘堵术的某些步骤。但是,该控制器(1)采用螺旋的夹式结构,使用较不方便;注射粘堵剂时,操作者双手忙碌,微型注射器与针座衔接处无法握持,可能经此处漏出粘堵剂,使注入剂量不足,导致粘堵失败。(2)只能阻断穿刺点远睾端,而近睾端要用手指卡来阻断,因指卡法往往卡不住,使粘堵长度无法确定。(3)一般需双人操作。1990年中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输精管男性三种绝育法对照研究,规定使用该控制器时要双人操作。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器械翼为两个可以对合的凹形金属叉的输精管节段性阻断钳,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穿刺点的远睾端与近睾端同时阻断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一种输精管节段性阻断钳,包括具有指环、锁止齿、柄、联接孔、翼构成的上片,与上片结构相对应的具有指环、锁止齿槽、柄、联接孔、翼构成的下片,其特征之处在于:
(1)上片与下片经联接孔螺钉联接,螺栓联接或铆接;
(2)上片和下片的翼均为凹形金属叉(例如:矩形或其相似形状,或叉前端基本平行的其它任意凹形),叉间距离d均为12~22毫米;
(3)两凹形金属叉可以对合,并在端部形成角α为3°~5°的三角形或其相似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的上片或下片的凹形金属叉对合边上前端有凸出的齿条,以保证稳定地夹持住输精管。齿条端部的凹形金属叉对合边上有高于齿条的凸台,用以避免输精管从齿条中滑脱,使注射器针头有支持点,避免造成组织损伤。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双叉钳式结构,可保证对穿刺点的远睾端与近睾端同时阻断且长度精确,使绝育手术效果可靠;绝育后如需复通也易通过对该粘堵段输精管的切除、吻合来完成,这就在提高绝育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可复性,使受术者易于接受;
(2)手术中,操作者可腾出指卡的那只手握持注射器与针座的衔接处,避免此处漏出粘堵剂;
(3)整个手术过程仅由一人操作完成,使用方便;
(4)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既可制造全新的产品,也可由现有80~100毫米帕巾钳去尖焊接或其它方式联接凹形金属叉而制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片或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有齿条和凸台的凹形金属叉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凹形金属叉对合时的侧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端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6~指环,2~锁止齿,3、8~柄,4~联接孔、5、9~凹形金属叉,7~锁止齿槽,10、11~齿条,12、13~凸台。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输精管节段性阻断钳,由金属(例如:不锈钢、铜、合金等)制成,包括具有指环1、锁止齿2、柄3、联接孔4、凹形金属叉5构成的上片,与上片结构对应的具有指环6、一个锁止齿槽7、柄8、联接孔4、凹形金属叉9的下片,两凹形金属叉可以对合,凹形金属叉9对合边上前端有凸出的齿条10和11,齿条10和11端部的凹形金属叉9对合边上有高于齿条的凸台12和13,凸台12和13高1毫米,齿条10和11之间的距离d为18毫米,叉边宽3毫米,叉厚1.5毫米;两凹形金属叉对合时,锁止齿2置入锁止齿槽7中,对合面形成一近似三角形,尖端闭合,叉间最宽距离3毫米,叉间3毫米厚软组织所受压力为2~3kg。
使用时,以该钳夹住已插入6号钝针头的那段输精管的前后部分,使穿刺点置于叉间部分的后1/5处,将针尖退入叉间空隙,即完成了输精管节段性阻断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焕猷,未经梅焕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4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