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控制发光号牌无效
| 申请号: | 91210574.7 | 申请日: | 199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9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会;马武田;祝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传会;马武田 | 
| 主分类号: | G09F13/22 | 分类号: | G09F13/22 |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辉 |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发光 号牌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照明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发光号牌。
目前,号牌是采用一块铁板并在上面用油漆或反光漆涂上车牌号制成,这种号牌在夜晚时都需借助牌照灯才能看见,但能见度不高,只能达到十米左右;1987年10月21日公告的申请号为“87201331”的“全天候车牌”,是由字码牌、照明显示灯、底牌构成,这种号牌是由装在底牌上的照明灯来照明显示车牌号,其能见度也不高,而且这种号牌内的照明灯的亮灭不能由环境光线的明暗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见度高、亮灭由环境光线明暗控制的自动控制发光号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底板、字码板,在底板上安装有线路板,在线路板上安装有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稳压电路、光控电路和显示电路,所说的显示电路由按照字码形排列的发光二极管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带有紧固螺钉的底板7,在底板7上用紧固螺钉安装有面板上开有字码形空格且外表面涂漆的由金属制成的机壳2,在机壳2的字码形空格内镶装有白色有机玻璃板1,所说的机壳2和有机玻璃板1组成字码板,在底板7上还安装有线路板6,在线路板6和底板7之间安装有起抗震和绝缘作用的弹性绝缘板5,在线路板6上焊接有与字码板上的字码相对应的按照字码形排列的多组发光二极管4,所说的每组发光二极管4的两端接在线路板6上的电源输入端8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9,在线路板6上与发光二极管4对应的位置插装有用于聚光的塑料架3,
所说的塑料架3可采用红色且做成字码形,在塑料架3内底面靠近发光二极管4的管脚处注有起防潮和紧固作用的环氧树脂4′,为了适应不同车型,在号牌底部可安装一个起支撑作用的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它由稳压电路、光控电路、显示电路组成。所说的稳压电路由电阻R7,电容C1和稳压管W组成;所说的光控电路由分别接在稳压电路的输出端10和系统地线11之间的光敏元件R1(可采用光敏电阻)、上偏置电阻R2和滤波电容C2,上偏置电阻R3、三极管V1的c-e极和下偏置电阻R4,上偏置电阻R5和三极管V2的c-e极,串接在三极管V2的c-e极之间的复合管(V3、V4)的b-e极及下偏置电阻R6组成,其中三极管V1的b极接在电阻R2和电容C2的结点,三极管V2的b极接在三极管V2的e极,电容C2可消除高次谐波的干扰,为了缩短复合管(V3、V4)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在三极管V2的c极和三极管V3的b极之间可接一个电阻而不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输入端8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9(即复合管V3、V4的c极)之间并联有多组发光二极管4构成显示电路;在复合管(V3和V4)的b极和系统地线11之间还并接有电容C3和三极管V5的c-e极,其中三极管V5的基极接在复合管(V3和V4)和电阻R6的结点,电阻R5和电容C3构成延时保护电路,可避免白天启车时,号牌瞬间发光;三极管V5和电阻R6构成过流保护电路,可使复合管(V3和V4)的基流恒定,所说复合管(V3和V4)也可用单管代替。
在安装时,通过底板7上的紧固螺钉将该号牌固定在车体上相应的位置,该号牌的电源输入端8接在通过钥匙控制电源通断的汽车电源上,插上钥匙后,即接通该号牌的电源,当白天自然光照射或夜晚有强光照射时,光敏元件R1的阻值减小,使三极管V1导通、三极管V2饱和,此时三极管V2的c极为低电平,复合管(V3和V4)截止,发光二极管4不发光;当夜晚无光线照时,光敏元件R1阻值很大相当于开路,三极管V1和V2截止,三极管V2的电压Vc2为高电平,使复合管(V3和V4)导通,发光二极管4发光显示号牌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传会;马武田,未经徐传会;马武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0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