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位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01339.7 | 申请日: | 199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4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乐信;王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民 |
| 主分类号: | F22D5/22 | 分类号: | F22D5/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于流体系统网路末端,利用工作泵启、停所引起的系统变化,达到自动控制系统流体循环运动的液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阀门及其启、闭调控机构两部分组成,尤其适合于控制“上行下给”常压热水锅炉采暖循环系统。
常压热水锅炉已成为当今世界民用采暖重要设备之一,它以其安全性、经济性及使用寿命长赢得了社会和用户普遍赞誉。众所周知,常压锅炉与承压锅炉相比,两者之间差别不仅限于锅炉制造及性能方面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采暖循环系统控制技术方面存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采用常压热水锅炉供暖之关键是解决好热水循环系统控制问题。因为在承压锅炉循环系统中,包括锅炉本体及采暖网络内是一个全封闭“上行下给”运行系统,循环水随着工作泵的启动或停止而循环流动或静止不动,整个供热系统不存在停泵循环水回倒灌问题。但是常压锅炉循环系统则有所不同,因其锅炉本体设有常开点,不论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如突然停电)停泵容易造成网络回水倒灌,使循环水从锅炉本体的常压点溢出,造成网络抽空。所以就常压锅炉循环系统而言,为防止发生回水倒灌问题,必须在采暖网络的首末两端设置控制阀。
目前解决常压热水锅炉循环系统控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人工手动进行控制,缺点是司炉工操作程序复杂,精神负担重,而且阀门动作时间滞后较大,不能在泵启动或停止瞬间(10秒内)及时打开或关闭阀门,遇到突然停电更是无法及时控制。其二是首末两端阀门进行联动控制,既在泵出口端和网路末端阀门之间设置一套联动机构保持首、末端阀门同步动作。CN88220705号专利所公开的“自动联锁液压控制阀”便是其中一例,很显然,在常压锅炉循环系统中采用各阀联动控制手段,有利于实现常压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
在CN88220705专利中,阀门联动原理是利用启泵或停泵造成的系统流体压力差变化,直接作用于液压联动机构中的活 塞,并通过活塞直接驱动设置在回水网路末端中的闸阀,及时随泵启停而开启或关闭回水管路。该联动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在工作泵启动、联动阀没有开启一瞬间,泵体及采暖网络设施均承受很大压力,因此对其闸阀开启时间有较严格限制,闸阀超时开启容易损坏电机、泵体及采暖网络设施;
二、采用闸阀做联动阀,其可靠性及密封性较差,而且在关闭闸阀时水击现象较严重;
三、该阀受使用条件限制较大,在地形或楼层高低不一场合下采用联网采暖,选择适合理想的配套联动阀有一定困难;
四、上述联动阀结构复杂,成本造价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皆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在系统网络末端管路之中,利用水位差变化或电磁阀 自动控制阀门启闭的液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阀门及其调节控制机构两部分组成,不仅可用于常压热水锅炉循环系统,而且还可用于冶金、化工、石油及城市供水等似类系统。
从上述发明目的不难看出,本液位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位变化操纵调控机构,并通过该机构达到同步控制阀门启闭之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必须具备如下技术特性:当工作泵启动时,液位随之改变(下降),调控机构亦随之动作,利用系统压力自动开启阀门,使整个系统开始正常循环;当工作泵停止时,液位随之改变(上升),调控机构达到设定液位,利用系统压力自动关闭阀门,使整个系统停止循环。
以下配合附图介绍本液位控制装置具体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实例。
图1是液位控制装置中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位控制装置应用于常压锅炉循环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1所示阀门结构(其中液位调控机构图中末画出)是本装置重要组成部分。由图1可以看出,本阀门的阀体10类似于三通阀阀体,阀体10的竖直腔内装有一套由上活塞4、下活塞13及活塞连接杆12所组成的活塞阀,其中下活塞13用于封闭阀体10竖腔下部流体出口通道,上活塞4装配在阀体10上部竖直通道内,用螺母6、7将上、下活塞4、13与连接杆12组装成一体。上述活塞4或连接杆12上应加工流体控制孔11,该控制孔用于沟通活塞4上、下阀腔,使流体能够由控制孔11从下腔进入上腔之中。上述阀体10竖直腔上端用螺栓连接一阀盖2、该阀盖上加工有流体孔5。用连通管22连接流体孔5和液位调控机构 既构成本液位控制装置(参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民,未经王德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1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