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彩色显象管的一字型电子枪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91109099.1 | 申请日: | 199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3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奥·泰赛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29/48 | 分类号: | H01J29/48;H01J9/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本国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彩色 显象管 字型 电子枪 组件 | ||
本发明一般涉及彩色阴极射线管(CRTS)的电子枪,尤其涉及一种由磁透镜构成电子枪组件的改进电极组件,它不会导致主磁聚焦透镜的象散或在阴极射线屏上形成细长光点的图象畸变。
用于彩色电视接收机的传统阴极射线管通常包括一个一字型电子枪组件。该一字型电子枪组件可以做成单电位型或双电位型。双电位型是常用的。电子枪通常具有三个阴极,以便发射出三个电子束。阴极射线管通过聚焦和扫描电子束在射线管内的屏上形成许多光点而构成图象。电子束经过聚焦电极上形成的许多对准小孔后,被聚焦并会聚成光点。聚集束可以在屏上表现为一个光点,该光点可呈椭园形,普通园点或一种细长带或条。
图1示出彩色阴极射线管1的结构,它具有传统一字型电子枪组件10,如上所述。荧光点图型2(是包括由红绿及兰点或光点交织组成的图型,如现有技术所公知的那样)是在玻壳面板4的内表面4′上淀积而成。荫罩6安装在阴极射线管内,离开面板4有一个间隙。玻璃漏斗8和面板4相连接,用来保护和封装荫罩,并能使阴极射线管抽真空。电子枪组件10安装在管颈12内,管颈与漏斗8的尾端9连接。外部的电连接11是熔接在管颈的尾端12上。
上述为常规的结构。此外,阴极射线管的一般工作原理在所属领域中是公知的,下面仅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课题的背景技术。
正如现有技术公开的那样,当电子枪组件加高电压时,从电子枪的三个阴极中发射出电子束14。通过阴极热丝加热每个阴极上淀积的热电子发射体,产生热电子发射。
发射的热电子由于通过第一栅极(所谓控制极)时,由于吸引力而变成一个窄电子束14。在第一栅极和屏蔽电极(所谓第二栅极)之间形成一个前置磁透镜使电子束聚焦。主磁聚焦透镜是由第三和第四栅极构成的。三个电子束的每一束都是通过所有的四个电极而被吸引,磁力作用于电子束,导致电子束聚焦并会聚成很窄的束。电子束在阴极射线管屏上的扫描由围绕漏斗8上电控制的磁偏转线圈16来实现的。
被聚焦后的电子束截面形状是公知的束点状型。如上所述,聚焦束可以在屏上形成一个光斑,可呈椭园形、普通的园点或者是细长的带或条。光点的型式显著的影响着析象分辨力和在屏上形成图象的清晰度。光点型式是由磁聚焦透镜的物理结构决定的,尤其是由第三和第四栅极之间的主聚焦透镜所决定。
园光点相对于条形荧光点而言,容易造成低分辨力的图象,采用许多密积的园形光点所构成的阴极射线屏在两个相邻光点间具有不合要求的间隔,工作时,这些间隔不被电子束接触,所以保持黑暗。结果形成具有清晰度很差的模糊图像。
理想的光点形状应当是矩形的,即由于光点图型的密积,可以使光点之间不存在暗区。遗憾的是由于电子束的物理特性,要想实现完全矩形是不可能的。
因此,椭园光点型式是最合乎需要的。它能使得屏上的暗区达到最小,并且接近真的矩形光点。同样当采用具有矩形光点屏时,椭园形电子束能提供良好的图象质量。当在阴极射线管屏上采用椭园光点或条型的荧光图型,以及使用椭园形电子束时,电子束对荫罩孔和屏光点提供几乎是准确地匹配。所以椭园形束是较可取的,因为电子束能够等同地复盖条形图型的所有部分,由此获得亮度的改善和莫尔纹的降低。相反,园形电子束仅接触椭园形光点或条带的一部分,因此导致亮度和图象质量的降低。
以前许多的研究人员都曾不成功地试图做一个大聚焦透镜以便产生椭园束。例如美国专利3987328(Yoshida等)披露了一种主聚焦透镜,在第三和第四栅极具有孔。这些孔具有长的管状套筒,这样聚焦透镜因而变大了。这种通过深冲压第三和第四栅极的相对区域方法,对于提供一种大主聚焦透镜而言是公知的方法。
但是, 按照Yoshida等所制造的大聚焦透镜能够显著地降低束光点的尺寸。同时阴极射线管屏的中心和边缘的弯曲度差也产生光点畸变。
光点畸变可以通过动态会聚装置来校正,这样第二栅极至少具有一对带有纵向隙缝的辅助电极,对该隙缝加电压。例如美国专利4443736(Chen)提出一种带有这种动态会聚装置的电子枪。
但是,此种动态会聚方法是不理想的,因为还必须提供一种控制该装置的附加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管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楝树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叶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