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埸煤采样机无效
申请号: | 91106082.0 | 申请日: | 199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61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时雄;杨柯;王凤利;杜维新;王润恩;孙毅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电力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菲 |
地址: | 110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埸煤采 样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入埸煤采制样机械,它是火力电站及其它行业实现在煤车顶部按国家标准采制煤样,并打印出采样报告的现代化机械。
目前,火力电站入埸煤车的煤样采制是由工人到煤车上人工收集煤样,然后将收集的大批煤样送实验室进行破碎、缩分,制成标准煤样。因采样点的数量、分布和取样深度均对煤样数据有很大影响,所以手工采样影响煤质数据监测的可靠性,给电站经济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入埸煤自动化采样设备,消除人为因素对煤质数据监测的影响,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控制系统、行走机构及工作机构组成,行走机构包括大车和小车,工作机构安装在小车上,工作机构由采样系统、制样系统、集样系统组成。采样系统的煤样提升采用钻取式采样头及螺旋提升机构,其螺旋提升体上部设有反向螺旋,下端嵌有刀刃,被提取的煤样被送至制样系统,制样系统由破碎机构及缩分机构组成,破碎机构可以采用一级或二级破碎,其结构可以采用锤击式破碎机构或对辊式破碎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圆锥式、冲击式及反击式破碎机构。经破碎系统破碎后的煤样粒度为三毫米以下,进入缩分机构,其结构为旋转式锥壳缩分器,也可采用旋转式圆盘或环盘绾分器。缩分器的下部设有集样系统,集样系统由样品瓶、换位机构及驱动机构组成,集成在一个密闭的箱体中,有多个样品瓶,用来收集不同种类的煤样。在大车上还装有清扫系统,清扫系统由空压机、喷咀及管路、阀门等组成,当采样开始或更换煤种采样时,计算机会指令阀门动作,压缩空气由喷咀喷出,将煤样通道打扫干净,防止混样。
控制系统兼备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控制是当设备检修、调试时,以作备用的。由于本发明的入场采样机是一种适用于从煤车顶部采制样的自动化采样装置,它集采样、制样、集样、清扫于一身,机械结构繁多,动作步骤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过程运算量较大,采样过程及结果需考贝存档,并且在采样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因此,本发明的入场煤采样机工作控制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各种信号传感器及驱动系统,使得采样机的工作过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本发明的入场煤采样机的控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计算机系统;2接口电路;3模拟量输入系统;4信号传感系统;5驱动系统。
本发明采用了超声波探测与光电编码器联合定位的方式,超声波探头安装在大车两侧,光电编码器安装大、小车的被动轮轴上,本发明采用三段码输入方式,三段码由煤种代码、产地代码、车型代码组成,三段码的输入方式使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得到简化。
本实用新型使煤样的采制工作由手工劳动转为自动化操作,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同时消除了人为因素对于煤质监测数据的影响,提高了监测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作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工作机构中钻取式采样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工作机构中制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制样系统中第二级破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制样系统中旋转锥壳缩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一层锥壳和三层锥壳的投影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旋转锥壳缩分器的驱动装置的原理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制样系统中集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钻取式采样头下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控制系统电气方框图。
图13-15是本发明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图16是控制系统的接口电路中开关量输入部分电气原理图。
图17和图18是控制系统的接口电路开关量输出部分电气原理图。
参照图1-18,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行走机构由大车1和小车3组成,大车采用龙门框架式结构,可沿车体作纵向移动,小车采用水平反滚轮结构,可在大车横梁上横向移动,依靠大车和小车的配合动作,可实现整个车厢内任意点的采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电力机械厂,未经沈阳电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6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