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汽车闪光器无效
申请号: | 90211840.4 | 申请日: | 199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义;汪洪;李祥忠;苟德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祥义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B60Q1/26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建民 |
地址: | 614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汽车 闪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汽车在正常行驶中控制左、右转向闪光信号和汽车在发生危险故障时,发出危险报警闪光信号的多功能汽车闪光器。
我国现每年生产的约60万辆各类汽车和社会拥有的约400万辆各类汽车均普遍采用技术落后的电热式和阻丝式闪光器,上述闪光器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而造成闪光频率不稳定(约50-110次/分),负载功率可变范围小(一般负载功率规定在40瓦左右的范围内)。当功率小于40瓦时闪光频率将明显降低,功率小于20瓦时,闪光器将不能正常工作,又由于额定功率较小,不适用于控制危险报警闪光信号。另外,上述闪光器均无信号灯断丝故障自动监测功能,在信号灯出现断丝故障时,不能及时发出信号,提醒司机处理,常会因信号灯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
目前国外汽车闪光器(如苏联伏尔加轿车的PC-950型闪光器)中的信号灯断丝故障监测装置均采用小型电流继电器作为信号监测装置,这种信号监测装置存在着以下缺点:(1)监测灵敏度低,监测功率范围小。因为监测原理属于电流型监测,这就要求信号灯泡的功率必须大于一定的值,也就是负载电流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闪光器才能正常工作,限制了闪光器的使用范围。(2)可靠性差。由于小型电流继电器是有触点的,常因振动,触点氧化,触点脏污等原因而造成闪光器不能正常工作。(3)通用性差。由于小型电流继电器是一种专用继电器,制造和调整都较困难,因而无法满足不同功率、不同类型汽车闪光器的使用要求,也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现有的信号灯断丝故障报警信号只是单纯采用指示灯光显示,由于汽车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往往不易及时发觉断丝故障,在进行转向时,司机也时常会出现转向结束而忘记关闭转向指示灯的错误,因此而发生交通事故或受到交通处罚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为克服现有汽车闪光器的缺点,使国产汽车的闪光器能够实现通用化和标准化,满足我国交通安全法规的规定,而设计一种同时具备能控制汽车左、右转向指示灯,能进行信号灯断丝故障自动监测,并可发出音响提醒信号和断丝报警信号,危险报警闪光信号等多种功能,且具有闪光频率稳定,负载功率范围大,结构简单、成本低、组装调试容易,适合于批量生产等优点的汽车闪光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闪光器电路包括由时基集成电路片Ic、电阻R1、R2、二极管D1、电容器C2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并由电阻R3、稳压管Dw、电容C1组成并联稳压电路,为时基集成电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保证振荡频率稳定,由蜂鸣器FM、三极管T3组成音响信号电路、以及闪光功率输出电路、信号灯断丝故障自动监测电路等单元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信号灯断丝故障自动监测采用无触点监测方式,其电路是由二极管D12-D15构成的断丝信号电压监测电路,和由电阻R6-R9与二极管D16-D19构成的监测信号电压输出电路所组成,四路监测信号电压分别通过电阻R6-R9送到二极管D16-D19和D12-D15的正极,二极管D12-D15的负极分别接入信号灯XD1-XD4,二极管D16-D19的负极并联接到音响信号电路三极管T3的基极,闪光功率输出电路采用继电器作功率输出,由两只继电器J1、J2分别控制左转向指示灯ZD1、左前信号灯XD1、左后信号灯XD2,和右转向指示灯ZD2、右前信号灯XD3右后信号灯XD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闪光器,由左、右转向指示灯ZD1、ZD2,左右转向信号灯XD1、XD2、XD3、XD4共同组成危险报警闪光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祥义,未经李祥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1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