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功能生活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0210643.0 | 申请日: | 199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8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荣清;郭泗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荣清;郭泗家 |
主分类号: | F24H1/48 | 分类号: | F24H1/48;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生活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反烧法民用生活锅炉,尤其是一种配有余热回收装置和盘管换热器的双功能生活锅炉。
通常,机关、学校、旅馆、商店等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饮水问题,大都使用普通茶水炉。但这类茶水炉除供应开水外,不能作其他用途,影响其使用价值。如在一些单位,既要饮水,还有一定面积建筑物的采暖等生活问题,单凭普通茶水炉显然不能满足。若另外添置热水锅炉或其他换热设备,不但增加投资,而且增加设备占用场地、操作人员以及设备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普通茶水炉用途单一问题,实现饮水、采暖一体化,而且节省燃料,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成熟的双层炉排反烧技术,由出渣口1、锅壳21炉胆22、冲天管16、烟囱14、上炉排5、上炉门6、下炉排2、下炉门4组成,燃烧室位于锅炉的下部,以一组夹角约10°倾斜的钢管构成的上炉排5为界分为上、下两个炉室。下炉排2采用普通铸铁制作。燃烧室两侧为烟气通道。上炉室拱腔结构7为弧形水套式,该水套可由两层弯成弧形的钢板制作,两端与炉胆22相接,中间为水空间,与锅炉的水空间连通,使整个拱腔结构得到良好冷却,并增加了锅炉传热面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彻底解决了炉室密封问题。
盘管换热器19固定在炉胆22上方,由钢管弯制数圈,两端伸出锅壳21。一端为循环水入口20,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18,分别与采暖系统连接。
余热回收装置10为管壳式,置于锅炉烟气出口处。内壳直径与烟囱14相同,沿轴向交叉布置数层横水管。烟气冲刷内壳和横水管外壁,把热量传给内、外壳之间和横水管内的水,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余热回收装置10底部和上部有进水管口15和出水管口12,分别连接给水管23和连通管9。
为安全运行,余热回收装置10和锅炉本体顶部分别设有通大气管口13、17。为检查和清除锅炉内水垢,在锅壳21上设有检查孔、清洗孔以及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功能生活锅炉工作过程:
1燃烧:生煤由上炉门6投入加在上炉排5的燃煤层上,煤自上而下干燥,预热和燃烧。燃烧产物向下流动穿过上炉排5,同时由于上炉排5间隙较大(一般在28-40mm之间),一部分未燃尽的煤粒和灰渣漏落到下炉排2上继续燃烧,上炉排5和下炉排2间的下炉室燃烧空间形成高温。使上炉排5煤层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穿过下炉排2得到加温的空气混合而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和消烟除尘的目的。高温烟气经燃烧室两侧的通道上升,冲刷炉胆22、斜撑管8、冲天管16、余热回收装置10等对流受热面,由烟囱14排入大气。
正常燃烧时,上炉门6全开,下炉门4全关,出渣门1的开度根据燃烧调节。一般情况下,上炉门6的进风量约占总需要量的70%,出渣门1的进风量约占总需要量的30%。
2、饮水:自来水经阀门25、26进入锅壳21内,水位一般控制在水位计11中间位置。水不断吸收炉内热量使之沸腾,打开阀门3灌入各类容器即可供饮用。
往锅壳21内注入水的同时,自来水经阀门24、给水管23注满余热回收装置10。锅壳21内水沸腾后,根据饮水取用量,调整阀门24开度,余热回收装置10内预热到一定温度的水经连通管9流入锅壳21内沸水后,使取用饮水连续化。
3采暖:盘管换热器19与采暖系统串连并注满水,水通过盘管换热器19吸收沸水中的热量,在电泵驱使下流过采暖系统散热器放热后回到盘管换热器19继续吸热,形成闭路循环,达到采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1、具有双功能,在不影响饮水的情况下,通过盘管换热器19可实现一定面积的热水采暖,扩大了普通茶水炉的使用价值。
2、余热回收装置10置于锅炉烟气出口,能有效地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自来水经余热回收装置10预热后进入锅炉,通过水量控制,可连续供应饮水。
3、以弧形水套取代了焊以钢板或填充耐火材料的横水管,使上炉室拱腔结构7制作工艺简单,密封、冷却可靠,加大了传热面积,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其中:1-出渣门,2-下炉排,3-阀门,4-下炉门,5-上炉排,6-上炉门,7-上炉室拱腔结构,8-斜撑管,9-连通管,10-余热回收装置,11-水位计,12-出水管口,13-通大气管口,14-烟囱,15-进水管口,16-冲天管,17-通大气管口,18-循环水出口,19-盘管换热器,20-循环水入口,21-锅壳,22-炉胆,23-给水管,24、25、26-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荣清;郭泗家,未经孙荣清;郭泗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10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蝶式声光音响器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装的防蚊蝇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