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话共线器无效
申请号: | 90207886.0 | 申请日: | 199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2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有毅 |
主分类号: | H04M1/72 | 分类号: | H04M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话 共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是一种沟通共线电话分机之间联系的电话附加装置。不论共线电话各分机距离设置远近,甚至是二台以上的共线电话,均能使电话转递无误,除有话音隔离的功能外,兼具共线分机之间直接通话联系的功能。
由于电话的需求激增,交换机的容量发展处于相对不能适应。故要求在线路上设共线分机的用户很多。并造成了许多麻烦:主要有以下:(1)接错了电话,无法转递给另一共线机。(2)相互之间无保密性可言。(3)共线分机之间无法互相联系。针对以上三条有许多的解决方案,但是无法全部顾及。而且实施起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现有的电话转呼隔离器的设计方案:中国专利CN85201749《可振铃的共线保密器》存在的缺点是依靠继电器的机械触点的关合产生振铃脉冲信号,使共线分机振铃以转呼它机,只能单向传呼。而且由于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易磨损可靠性差。另一中国专利CN2049849U《具有转呼功能的同线电话分隔器》。实现分机之间联系的方法是使用压电陶瓷蜂鸣片的振动声源传达呼叫信号,音量小、距离电话稍远就听不到。并且须在分机之间另外拉一条导线非常不便。再一种中国专利CN2032380《互叫式电话主副机自动转换器》的内部结构和安装均太复杂,且要增设附加电源,不仅成本过高,且非专业人员无法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改动和增加分机之间的线路,安装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多种用途的全电子式电话共线器。除转呼隔离的性能以外,尚能够实现分机之间或加上外方话机三方之间的通话。这样,它所带来的便利是上述的几个实用新型所不具备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见附图1。附图2是安装图L1、L2与线路连接,L3、L4与话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由话音隔离器和带有定时、自动功能的振铃脉冲发生器两大部分构成。本多功能共线器的话音隔离器能够隔离话音和其他分机的拨号串音,且能保证本机拨号准确无误。D1-4,可控硅CR1、D5、R2、R3、R1、D6、R4、C1构成话音隔离器部分。其特点是CR1前一次导通时,由于R1的作用使CR1的阴极电位抬高。经D6给C1充电,以避免CR1在下一次导通时有延迟的现象。这将有利于使脉冲通过时不变窄,一保证了不出现拨号错号,二使振铃脉冲易于通过。K1是对讲开关,在对方摘机,线路电压下降时,按下K1仍可触发CR1,接通话音隔离器。振铃电路由负阻元件双向二极管D12和R6、R7、C2构成振铃脉冲源。发出的脉冲经R8、D13整形后加在三极管Q1的基极。Q1起开关作用。该振铃发生器可以产生数十伏的脉冲电压和几十毫安的脉冲电流。足以使不论是机械铃还是电子铃的各种话机振铃。LED2是振铃指示灯。振铃转呼装置附带一个自锁定时电路。按下开关K2以后,由于继电器J与振铃电路串联,振铃电流流过继电器使继电器吸合,继电器常闭触点锁住继电器,使振铃电路能够连续工作。对方听到转呼铃声,拿起话筒时,振铃电路自动停止工作,继电器释放,这时双方即可通话。如果对方的电话无人接,定时电路工作一段时间后,C3充电,电压上升到可以触发可控硅CR2时,CR2导通,继电器释放,断开了振铃电路的电源,振铃器即停止工作。
本多功能电话共线器的使用:交换机传来振铃信号时,两话机同时振铃。任何一方先摘机,则本机的话音隔离器先行打开,与线路连通。可与外线路话机通话,后摘机者无声音。如果电话是打给另一共线分机的;则本机可按下转呼钮,打铃呼叫另一方。按下呼叫钮后,可见呼叫指示灯亮。表示呼叫装置已启动,然后挂机即可。本装置的自动振铃功能可以在任意设定的时间内自动连续振铃,直到对方拿起话机为止。由于继电器吸合以后本机与线路断开,无论是否挂机均听不到任何声音。如对方摘机则见振铃指示灯熄灭。
当本机欲与其他共线分机通话时。可摘机拨个号码,使线路占空话机内无声。然后按下呼叫钮。如对方摘机,振铃指示灯熄灭,这时再按一下对讲开关,双方即可通话。当对方不在近话机的位置时也可不摘机先按呼叫开关。对方听到铃响后摘机,如果不是外方的电话,则由对方再依同样的方法回呼本机。如要进行三方通话。先摘机者不能挂断电话,直接按呼叫开关。对方摘机后呼叫指示灯熄灭,本机按下对讲开关,三方则同时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有毅,未经陈有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粉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与架子车底盘配套的人力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