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过充铅蓄电池防爆消氢帽无效
申请号: | 90207885.2 | 申请日: | 199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1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禹唐;沈宏标;王孔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市博山石门建材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52 | 分类号: | H01M10/52;H01M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防爆 消氢帽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耐过充的铅蓄电池防爆消氢帽。它是对常规铅蓄电池的消氢帽进行结构的改进,即在常规铅蓄电池消氢帽的内部设置滤酸隔爆机构,从而使得由于铅蓄电池过充电所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减少到零。它主要由反应床容器(3)、滤酸隔爆罩(5)和回水圈(6)等组成。
在固定铅蓄电池的使用上,目前国内外都相继采用消氢帽(或叫催化栓)的技术来取代防酸隔爆罩技术,以使其适应于严禁氢气和酸雾的地下工程、化工工程和其它特种工程。消氢帽的原理就是将蓄电池充电末期的大量酸雾阻止在电池内,而使析出的氢气、氧气进入催化床层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其变成水蒸汽再由刚玉反应床内逸出,在冷却外罩上冷凝成水珠返回电池的电解液中,从而防止了酸雾的逸出,同时又将氢气消除进入电池室。这样,既能起到防爆的作用,又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电池液面的高度,延长蓄电池的维护周期。然而,由于对冷却外罩的材料选择不当或不开设逸气口,会使没能及时排掉的过量气体积压于蓄电池内,很容易造成鼓爆电池的事故发生;如若将消氢帽的反应器设计成开口的,又会使得冷凝水从顶部滴落到反应区内造成催化剂受潮而导致活性降低或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处,而提供一种既可有效地使蓄电池内析出的氢气、氧气快速化合成水返回电池室内又可保障整个消氢帽和蓄电池在过充电的情况下安全可靠地长期使用的耐过充防爆消氢帽。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上述目的,该消氢帽在其内部设置了滤酸隔爆机构,其反应床容器(3)则由陶瓷或石棉支架(4)紧固在滤酸隔爆机构的上方。滤酸隔爆机构则是由滤酸隔爆罩(5)扣接在回水圈(6)上,其接口可用无机粘合剂或耐热硅橡胶粘合。为了使在冷却外罩(2)冷凝的水返回电池室,其回水圈(6)是由未经憎水处理的刚玉制成。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加理想,该消氢帽对冷却外罩(2)采用了导热效果好的金属铝或玻璃,以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汽尽快冷凝成液态水;由于刚玉件的粒度和厚度决定了孔径、孔率和火焰、析气的关系,也诀定了其是否隔爆。因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刚玉件的粒度一般为60(或36~46)、厚度为5mm(或者10~13mm)。这样,在既使有过大的充电电流使反应床内催化剂过载而温度升到氢氧混合气体爆鸣,其火焰也不会排到外部导致其周围浓度更大的氢气和氧气燃爆。所以,是绝对的安全隔爆。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1--逸气罩 2--冷却外罩 3--反应床容器 4--支架
5--滤酸隔爆罩 6--回水圈 7--托盘 8--底座
当消氢帽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后,在蓄电池带有酸雾的氢氧混合气体逸出进入消氢帽的滤酸隔爆罩(5)内,由于该隔爆罩的刚玉材料是经过憎水处理的,所以它能阻挡酸和水汽的通过而只允许氢气和氧气通过;氢气和氧气则通过反应床容器(3)的刚玉外壳进入热应床内进行化合反应,其生成的水蒸汽则通过反应床容器(3)外壳在冷却外罩上冷凝成水珠,并沿外罩(2)流到托盘(7)中,再经回水圈(6)流回电池室内。过充电来不及消掉的氢气和氧气及极少部份水汽则通过逸气罩(1)排放至大气中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市博山石门建材厂,未经淄博市博山石门建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7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