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一体化无触点的摩托车电子点火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06869.5 | 申请日: | 199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2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贤 |
| 主分类号: | F02P1/08 | 分类号: | F02P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一体化 触点 摩托车 电子 点火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转式摩托车电子点火器领域。
外转式摩托车传统的点火方式为铂金触点式,其缺点在于摩托车运行中触点常以50-200次/秒的频率不断接通和断开,接触可靠性差,并常受灰尘和油污的污染,影响发动机的起动功率、扭矩,增加油耗和排污。又由于触点有较大的电流通过,特别是在感性负载时(点火线圈)要产生较大的电火花,时常烧蚀火花塞,故而寿命短,可靠性差。
国外在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并装车使用了电子点火器,这种点火器和铂金触点电子点火器相比,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八十年代中期,国内部分厂家也陆续研制成功并小批量装车试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能否进一步提高摩托车的点火性能,经我们实验分析,电子开关组件和升压高频变压器分离安装,是影响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加之目前的升压高频变压器体积都比较大,因而效率低,成本高。要实现两者的一体化,必须对升压高频变压器和电子开关组件重新设计,打破传统观念,实现小型化、高效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触点的小体积电子点火器,并且将电子开关组件与升压高频变压器装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所示,具体装置由整流电路(1)、电子开关(2)、储能电容(3)、升压高频变压器(4)及自动提前与触发网络(5)五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由摩托车磁电机(6)来的输入讯号经过RC网络实现点火角的自动调整,调整后的讯号经电子开关(可控硅SCR)控制储能电容器C1,使其不断的充电、放电,再经升压高频变压器升高电压,达到足以使火花塞(7)间隙放电,产生强烈的电火花,以供摩托车点火。
本实用新型绕制的升压高频变压器体积很小,故可将其与电子开关组件(包括可控硅SCR、储能电容C1、整流电路及电子角控制网络)封灌为一体。
现结合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这是一个适用于外触发式车型的电子点火器。
SCR选用CR3AM(3A/600V)单向可控硅。整流电路及自动提前与触发网络各元件选型如表一(为图2中所有符号的说明)所示。储能电容C1采用1u/400V的无感电容。升压高频变压器采用的升压比为1:100,后插入MX-400的磁芯,其绕制工艺为:初级绕组用0.35毫米线绕42圈,次级绕组用0.1毫米线绕4200圈(每层120圈共绕35层)。层间以0.01毫米聚脂薄膜绝缘。将电子开关组件与升压高频电压器用还氧树脂封灌在一个塑料壳中,整个体积仅为长35毫米、宽25毫米、高40毫米(图3)。
本实用新型电子点火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磁电机(6)输出的交流电压,当正半周时,经D1半波整流后,向C1经B初级到地充电。此时,SCR因无触发信讯号而截止,电容储能时,最高直流电压可达400V。随着磁电机飞轮的旋转,当Vsr1为负Vsr2为正时,并且Vsr2值达到SCR的阈值时,D3导通,C2经SCR控制极到地充电(瞬时),SCR导通,稳态时,R1与R2分压保证SCR可靠导通。由于SCR导通,所充电荷迅速经SCR、B初级放电,其放电电流在B的磁路里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当线圈切割磁力线时,在B的次级线圈感应出高达20000伏的交流电压,此电压足以使火花塞(7)间隙放电,产生强烈的电火花,供摩托车发动机点火。当C1放电到其电流小于SCR维持电流时,SCR截止。当磁电机输出下一个周波电压时,C1重新充电,为下一次点火作好储能准备。
应注意Vsr2在相位上必须与发动机曲轴同步,实现适时点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体图(8为塑料壳,9为环氧树脂,10为升压高频变压器,11为电子开关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由于无触点,可使点火器比传统带触点点火器寿命长5-10倍;
(2)由于电子开关组件与升压高频变压器封灌为一体,故可防震、防潮,并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3)体积小(比传统点火器小五倍),占空间位置少,耗用材料少,故成本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贤,未经刘永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6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