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203571.1 | 申请日: | 1990-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0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莲香;郑安臣;郑硕;郑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莲香;郑安臣;郑硕;郑航 |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41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蓄电池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特别是用于非活性部件上的一种结构。
在铅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损害人体健康。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外接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申请号89218774.3)其构成是在单元蓄电池孔盖的通孔上设有与之相连的短管,这些短管通过导管、弯管及三通等联接件与固定在上部设有排气孔的液体容器上的非连接端位于容器底部的进气管相连通,其不足之处是不便于携带、需经常拆卸。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现有铅蓄电池上的便携式废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铅蓄电池非活性部件上的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置有含碱液的海棉状填充物的耐酸、碱腐蚀的开口容器顶部与设有通孔的端盖相连,下部设有可与单元蓄电池箱体内相连通的通孔,最好壳体下部的孔口到内腔底面间有一段距离。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容器壳体、海棉状填充物和端盖组成的。本实用 新型容器壳体是由底面和侧壁围成的,其形状可根据使用情况来确定。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可与单元蓄电池箱体内相连通的通孔,使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释放出的废气由该孔向外排出。该通孔可根据需要设在侧壁上,也可以设在底面上。但是最好孔口到内腔底面间有一段距离,以容纳可能出现的少量液体,使其不会进入蓄电池内。上述少量液体来自壳体内所置有的含有碱液的海棉状填充物如聚氨酯软泡沫塑料等。其外形与壳体内腔相匹配,充满内腔,其孔隙中含有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该碱液可与蓄电池内释放出的酸性气体进行化学反应将其中和掉。壳体顶部开口处设有与侧壁形状相匹配的可与壳体相连接的端盖,其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过渡配合。该端盖上面设有可向大气排气的通孔,其将经碱液处理过的铅蓄电池内的废气排至大气中。该端盖不仅可阻止杂质污物进入其内,也可减少碱液中水份的蒸发。本实用新型容器壳体及端盖均需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如塑料、玻璃等。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应用在现有普通铅蓄电池孔盖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在现有的普通铅蓄电池上另设孔盖的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在现有潜水艇蓄电池上另设的孔盖和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利用附图中所示的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的应用在现有普通铅蓄电池孔盖上的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中,该容器壳体1是截锥形,便于旋扭下面的孔盖。壳体底部通孔10设有一个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且开口两端均突出于壳底面的短管2,位于壳体外部的短管可插在铅蓄电池孔盖上扩大的气孔内,该壳体内置有与壳体形状相同的截锥形聚氨酯软泡沫塑料3,该泡沫塑料内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壳体过渡配合连接的端盖4,该端盖上设有若干通孔5。
在图2所示的在现有普通铅蓄电池上另设孔盖的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中,该容器壳体1呈圆柱形,内置有与壳体形状相同的圆柱形聚氨酯软泡沫塑料3,其内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在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上面设有若干通孔5的端盖4。壳体底部的通孔10上设有一个向腔内突起的短管2,该短管所在的底面也为铅蓄电池孔盖的顶面。该孔盖6侧壁的螺纹与单元铅蓄电池7孔口上的螺纹相连接,在该铅蓄电池极板8上面又设有聚氨酯软泡沫塑料块9的缓冲层,既防止硫酸外溅,也可阻止部分酸雾上升。
在图3所示的在现有潜水艇蓄电池上另设的孔盖和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中,容器壳体1呈图柱形,内置有与壳体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含氢氧化钠溶液的聚氨酯软泡沫塑料3。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其过渡配合连接的上面有若干小孔的端盖4。壳体下部侧壁上的通孔10与一根导管11相连,该导管通过连接件如法兰等与另一根与蓄电池孔盖顶部通孔相连的导管12相连通。该孔盖6顶部呈锥形壳体,便于收集充电时电池箱体内释放的较大量的酸雾。孔盖下部的侧壁则与该蓄电池孔口过渡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该装置处理铅蓄电池释放的废气可不含酸性组分,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2、方便携带及使用。
3、使用周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莲香;郑安臣;郑硕;郑航,未经王莲香;郑安臣;郑硕;郑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