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曳引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03554.1 | 申请日: | 199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2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尤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尤强 |
| 主分类号: | B66D1/14 | 分类号: | B66D1/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明 |
| 地址: | 43007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曳引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运输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曳引电梯轿厢升降的电梯曳引机。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主机,曳引机分无齿曳引机和有齿曳引机。传统的有齿曳引机的减速装置几乎全都是采用蜗轮付传动。在我国,2.5M/sec以下的有齿电梯的曳引机均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其中90%以上的减速机齿形仍采用阿基米德曲线,传动效率只有70%左右。在国外,曳引机已普遍采用渐开线等先进齿形,但其最高传动效率也只达80%,因而采用蜗轮付传动的曳引机均存在传动效率较低的缺陷。另由于蜗轮付需用耐磨锡青铜作原材料制造,且需用专门设备加工,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采用蜗轮付传动的曳引机也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成本低、制造简单、结构紧凑的新型电梯曳引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已申请中国专利,专利号为85200923.2的变速传动轴承(其工作原理见专利说明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传动装置,以代替传统的蜗轮付传动装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变速传动轴承代替蜗轮蜗杆付进行减速传动,而变速传动轴承比蜗轮付传动效率高,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效率较高,可达90%以上,超过国内外任何齿形的蜗轮付作减速传动装置的曳引机;又由于变速传动轴承与蜗轮付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低、制造简单的优点;另由于变速传动轴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曳引机内部结构的布置,故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结构的曳引机相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1为电梯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进一步说明:
电梯曳引机由电动机、机座(1)、联轴器(2)、直流电磁制动器(3)、输入轴(4)、空心轴(5)、钢丝绳轮(6)、变速传动轴承(7)、螺栓(8)、外圈(9)等组成,由变速传动轴承(7)代替传统的蜗轮付进行减速传动输出。其布置方式为电动机、联轴器(2)、直流电磁制动器(3)、钢丝绳轮(6)和变速传动轴承(7)等通过机座(1)及输入轴(4)同向串联定位,具体结构是变速传动轴承(7)的中间传动圈与空心轴(5)相联通过空心轴(5)固定在机座(1)上,变速传动轴承(7)的偏心轮与输入轴(4)通过键配合,变速传动轴承(7)的外圈(9)与钢丝绳轮(6)通过螺栓(8)固定联接。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动机通电时,直流电磁制动器(3)同时通电,放松联轴器(2)的制动轮,使输入轴(4)带动变速传动轴承(7)的双偏心凸轮旋转。由于变速传动轴承(7)的中间传动圈用空心轴固定在机座(1)上,故变速传动轴承(7)的外圈(9)就作低速输出,外圈(9)通过螺栓(8)带动钢丝绳轮(6)转动,从而达到曳引机的工作目的:当电动机断电时直流电磁制动器(3)同时断电,将制动轮刹紧,使钢丝绳轮(6)静止。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另一种结构方式作减速传动输出,即将变速传动轴承(7)的偏心轮与输入轴(4)通过键配合,变速传动轴承(7)的外圈(9)通过固定件联接固定于机座(1)上,变速传动轴承(7)的中间传动圈通过联接件与钢丝绳轮(6)固定联接,这样就可实现由变速传动轴承(7)的中间传动圈来作低速输出带动钢丝绳轮(6)转动从而达到曳引机工作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尤强,未经王尤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3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