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式给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90202195.8 | 申请日: | 199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5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昭 |
| 主分类号: | E03B11/02 | 分类号: | E03B11/02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给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装置,特别是一种自控式给水器。
目前家庭及单位的小量用水均是靠自来水管阀门的开闭实现供断水的,对于经常停断水的地区则经常需贮放一定的水以供无水时急用,但有时又不知何时能来水,因此只好把水龙头打开准备贮水或拧开龙头后因无水而忘记关闭水龙头,当来水后贮水容器灌满后则常因为人不在现场而溢淌满地,造成了的严重浪费,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伤脑筋的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使供水管常开而又能实现自动供断水的自控式给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原理是在贮水容器内放置一个浮漂,将浮漂顶端通过挂绳与一挂杆挂接,挂杆另一端穿放在与供水管相连的阀体下端空腔处,并可顶靠在套装于阀体内锥形阀孔中阀块的底部,当贮水容器水位降低后浮漂靠其自重下沉并同时使与其挂连的挂杆另一端抬起将阀块向上顶起,使锥形阀孔打开并向贮水容器供水,当贮水容器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浮漂上浮并使挂杆另一端压下,而使阀块在其上部水的压力及本身自重作用下回落并将锥形阀孔闭合实现断水,如此循环,则可实现自动给断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1B-B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贮水容器1内放有一内装有水的浮漂2(见图1),浮漂2顶端通过挂绳5与挂杆7右端挂接;挂杆7左端穿放在位于贮水容器1上方并与供水管17连接的阀体8底部,其顶钩9顶靠在位于其上部的阀块11的底面;阀体8内锥形阀孔10部位放置有一个带有配重块12的阀块11;阀体8上端套放一个开有缓冲孔14的缓冲套15(参见图2)。
浮漂2上部有一注水孔3,其作用是向浮漂2中灌注适量的水以增加其重量,浮漂2顶端有穿接挂绳5用的挂孔4;挂杆7右端有和挂绳5挂接的挂钩6,挂杆7左端沿水平弯有一U形弯18并通过阀体壁后穿放在阀体8下部空腔处,U形弯18顶端上弯有可与阀块11中心线偏左处底面相接触的顶钩9;(见图3),阀块11下部有与锥形阀孔10相吻合密封的圆锥头,阀块11上部有沿其径向凸起并沿其周向均布的定位凸块13,定位凸块13的作用是起导向定位作用,以使阀块11在上、下移动过程后均能与锥形阀孔10保持良好的对中密封。阀块11上部中心凹槽内装有配重块12;配重块12作用是增加阀块11的重量以强化密封效果,阀体8上部套放的缓冲套15上沿翻边16卡放在阀体8上端面处;缓冲套的作用是减缓水对阀块的瞬间冲击作用,而能使水持续缓和地注入贮水容器1中(见图1和图2),阀体8下端穿放挂杆7的阀体8外壁部位向内凹入有U形弧段19(见图3)。
其工作原理是当贮水容器1内水位下降后杆7右端向下移动,同时挂杆7左端顶钩9则向上移动并将其上部的阀块11顶起,使水经供水管17、缓冲套1·5的缓冲孔14、阀体8内孔、锥形阀孔10充入贮水容器1内,当贮水容器1内水位逐渐达到一定高度时,浮漂3则也随之上浮到此高度,而使挂杆7右端抬至水平位置、左端降至水平位置(如图1示),阀块11由于无底部顶钩9的顶压作用因而在其上部阀体8内水压及其自重作用下自动落吻在锥形阀孔10处封死充水通道,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实现自动给水。不必再担心无水或来水后无人而水流满地。
由此可见,本自控式给水器不仅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而且具有控制灵敏、节水防流的特点,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经常停断水的小用量场合的理想自动供给水装置。其原理及结构也可用于一般工业的液位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昭,未经杨旭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2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应急工艺灯
- 下一篇:便携式铅蓄电池废气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