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材纠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0201991.0 | 申请日: | 1990-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方胜年;曾光华;李小帮;梁远诚;张平;张晓洪;计甫祥;陶济群;徐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9/34 | 分类号: | B21B39/34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乃祥 |
| 地址: | 43008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纠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纠偏装置,该装置系由上下底盘、带有上下橡胶辊的C形框架和由气缸带动上辊上下滑动机构组成,用于控制连续运行的金属带状、板状物体横向位置,并使之被控制在某特定范围内或连续作业设备中央位置运行的装置。本装置亦可用于织物印染、造纸和印刷行业。
现有技术中连续作业机组中金属带材纠偏装置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机械式纠偏装置,如侧导辊或导板,带各种辊形或凸度的转向辊和托辊等。该类纠偏装置仅靠辊形或辊子的布置方式产生侧向纠偏力,使带材对中,而这种纠偏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不能满足高速连续作业机组纠偏的需要。存在的问题是:(1)纠偏部件始终与被纠偏带材相互摩擦状态或顶撞状态,部件摩损快,(2)纠偏灵敏度和能力低。
第二类为采用伺服机构,推动液压控制转向辊或夹送辊摆动,如日本的CPC自动纠偏装置,达到自动纠偏效果。该类纠偏装置可以实现连续自动控制带材位置,对中精度高,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和精度要求高,造价高,系统中辅助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安装调试要求严,维护检修难度大,处理故障时间长,因此,新建作业线时只能在关键部位安装几台,解决不了整个作业线上带材跑偏问题,改建作业线时,受地方和资金限制,不易采用这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纠偏装置存在的问题和连续作业机组中部环节的需要,因为连续作业机组的中部环节,带材只要不跑出作业线上各类辊子端部,不刮伤各类槽及炉壁等而造成断带及带材被刮伤等故障,即可保证连续机组正常生产,为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型纠偏装置,来满足连续作业机组中部环节纠偏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只有上下底盘。带有上下橡胶辊的C形框架和由气缸带动上辊上下滑动机构组成,结构简单,造价只是CPC纠偏装置的1/10~1/30,安装调试容易,维护检修方便,使用可靠的纠偏装置。该装置体积小及系统中需要辅助设备少,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小。新建和改建皆可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下底盘用四个螺栓固定在生产线的底板上,设计C形框架时要使下辊上表面低于作业线标高10~40毫米,将C形框架与上底盘用两个螺钉固定在一起,然后把上底盘中间的凸出转盘放在下底盘中间的凹下转槽里,使C形框架能在下底盘上转动,下底盘与上底盘用两个螺栓固定,若C形框架需要转动时,将螺栓上螺帽松动,推动C形框架使上底盘与螺栓沿下底盘上滑槽转动正负30℃;在C形框架上方两块立板上用八个螺栓分别将两块滑座固定,在两块面板上端用四个螺栓分别将两个气缸支座固定,从C形框架上方窗口将下面两个橡胶辊放在C形框架下方两侧的两个辊槽里,若生产较薄带材或软性带材,下面用一个橡胶辊则放在中间的辊槽里。
每个滑体上镶上两块衬板后,使滑体上放辊槽套在上面橡胶辊的两端辊头上,再将铰支座与联接板用四个螺栓连接在一起,放在两块滑体上用四个螺栓固定在一起;带有底板的气缸活塞杆上好锁紧螺母和气缸接头,将气缸接头上的孔与铰支座上孔对准穿上销钉,销钉的有孔一头装上挡圈和插上开口销;将上辊的升降系统装好后从C形框架上面窗口放入框架里,使气缸底板上四个孔对准气缸支座上的四个孔,用四个螺栓将气缸底板与气缸支架固定在一起,即组装成本实用新型的带材纠偏装置。
上下辊直径为φ100~300毫米,工作面长度为200~500毫米,上下辊面之间开口度为20~100毫米。
下面以某厂实际使本实用新型的情况,用图示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带材纠偏装置的正视图
图2带材纠偏装置的俯视图
图3带材纠偏装置的侧视图
以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底盘16用四个螺栓19固定在生产线的底板上,用钢板焊接或铸造的C形框架6与上底盘15用两个螺钉20固定在一起,然后把上底盘中间的凸出转盘放在下底盘中间的凹下转槽里,使C形框架能在下底盘上转动,下底盘16与上底盘15用两个可调相对位置的螺栓14固定,若C形框架16需要转动时,将螺栓上螺帽松动,推动C形框架6,使上底盘15与螺栓14沿下底盘16的滑槽21转动正负30°;在C形框架6上方两个立板上用八个螺栓22分别将两块滑座18固定,在两块面板上端用四个螺栓25分别将两个气缸支座7固定;框架下方具有三个装辊槽,从C形框架6上方窗口将下面两个橡胶辊5放在C形框架下方两侧槽里组成三辊式,若生产较薄带材或软性带材时,下面用一个橡胶辊5则放在中间的辊槽里组成二辊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公司,未经武汉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01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