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饲养动物粪尿的除臭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0107389.X | 申请日: | 199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白岩洋次;江晃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邦科技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5F3/00 | 分类号: | C05F3/00;C12S3/24;C02F11/0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饲养 动物 除臭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饲养动物粪尿的除臭方法,即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出一种特殊菌种,经由特殊配方调制成微生物制剂后,利用所产生的多种去除臭味的酵素的作用,使所饲养的动物粪尿无臭味。
近年来环境公害问题极为严重,尤其以饲养动物的粪尿所造成的污染尤为一大问题。这些饲养动物包括猪、鸡、鸭及狗、猫等宠物。一般家畜家禽动物的粪尿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将其生化需氧(BOD)降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在将粪尿BOD降低以外的另一项问题是如何去除臭味。一般而言,在利用环境工程方法降低BOD时,并无法同时去除臭味,因此造成恶臭的公害感染。普通家庭所饲养的猫、狗等宠物的排泄物所发出的恶臭也令人不快,造成处理上的不便。因此如何先行消除恶臭是一项重要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新生物技术方法将传统菌种改进成具有优良除臭效果、并以特殊培养方法调制一种微生物制剂。这类微生物制剂可配合一定的使用方法用于家畜、家禽饲养垫床,或添加在饲料中使粪尿不会产生臭味而成堆肥,以达到除臭的目的。
动物粪尿臭味主要来源为含氮及含硫化合物,如氨(NH3)、胺类、硫化氢(H2S)等。以生物方法除臭是一种经济有效、方便的方法,而去除这些臭味所使用的微生物必须具有强力分解臭味物质的酵素生产能力才行。这些纯种菌种经分离或改良后,若无特殊培养调制法也无法长期保存活性及发挥菌种除臭能力,过去有些除臭用菌种无法达到除臭的良好效果,其原因也在于此。
本发明为针对具有除臭能力的菌种,包括酵母菌、细菌及放线菌等,经由生物技术的细胞融合等菌种改良法而筛选出的最优良菌种,共有8株菌种。这8株菌种为:(1)[芽胞]杆菌属,(2)乳[酸]杆菌属,(3)链球菌属,(4)、(5)、(6)三株均为链霉菌属,(7)光合细菌(无硫紫色细菌),(8)酵母菌属。这8株菌种均能分泌高活性酵素,如蛋白质分解酵素、脂肪分解酵素、淀粉分解酵素、纤维素分解酵素、果胶分解酵素、氮化合物转化酵素、含硫化合物转化酵素等,它们不仅能去除粪尿中所产生的臭味物质,并能根除臭味来源,使整体饲养环境的恶臭味消失,同时可分泌出生长及营养的促进物质,使饲养动物生长快速,增加疾病抵抗力。这样,不但可减少公害源,并可节省饲养成本。对家庭宠物(狗、猫之类)的粪尿而言,粪尿的处理亦不再是一件苦差使。以上是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的八种菌株在培养时必须分开培养,再依适当比例混合,并加入特殊配方成为液体或固体状的生物制剂产品。使用时按一定使用方法用于粪尿处理。
本发明所用的生物制剂产品有两种类型,即液状微生物制剂和固体状微生物制剂,采用特殊配制方法而制成。
现将该两种微生物制剂的制造方法描述于下,并以实施例方式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液状微生物制剂
将前述八株菌株依不同种类分开进行液体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为一般菌种培养用的成分,唯必须加入3%的粉末状麦饭石。麦饭石是天然存在的一种矿石,主要成分工为硅铝化合物,其表面具有细孔,有吸附杂质、臭味、及离子交换功能。麦饭石不但能提供生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如钙、钾、镁等及微量元素,并且可有助于微生物的安定性,以及促使菌种发挥除臭效果。
菌株培养30小时左右即可停止生长,再经由限外过滤,将培养液浓缩成原来的十分之一。八株菌株培养液均匀混合后,即可使用。
实施例2:固体状微生物制剂
将八株菌株按实施例1的方法发酵而得的液状培养液后,再将它混合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其混合比例约为1∶10左右。固体培养基之材料可使用麸皮与豆粉(以1∶1的比例配料),并加入粉末状麦饭石5%,发酵液与固体培养基混合后即进行固体发酵,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固体培养基适当湿度,并保持发酵温度在40℃以下,经过50小时左右的固体发酵之后,再经过干燥、粉碎即可得到固体微生物制剂。固体微生物制剂可保存1-2年而不会减低其除臭功用。
不论液或固状的微生物制剂必须配合一定的使用方法才能使微生物发挥最大的除臭功效。
现将该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的实施例叙述于下:
使用方法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邦科技株式会社,未经东邦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7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粘胶-苯乙烯接枝纤维的方法
- 下一篇:制作易熔片的低熔点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