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流化容器中提取流化床的颗粒材料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103735.4 | 申请日: | 199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22A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28 |
发明(设计)人: | 马莱·居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兰西煤矿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法国吕埃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 容器 提取 流化床 颗粒 材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流化容器中提取流化床的颗粒材料的装置,以便既能调节流化容器中流化床的高度,又能使该容器部分或全部排空。
一般,提供流化床反应器的工业方法为了有利于操作该反应器,需要安装一装置,该装置能将在该反应器中构成流化床的颗粒材料部分或全部排出。
当反应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尤其是当流化床的高度在上升时,必须能进行部分排出,因为这是控制流体床高度变化的一种方法。例如,当淘洗过的惰性颗粒的流量小于进入一燃烧反应器的惰性颗粒的质量流过速率时,就会发生部分排出。
为了对反应器进行定期检修或装置在紧急停车时,需要全部排出。
这些排出装置必须满足基本上由流化床工作时的物理和热特性引起的几个严格的要求。这些装置要经受大的机械和热应力,因为它们与一种在高温下往往有高磨蚀的介质相接触,这些介质会施加可观的压力于装置上。另外,因这种装置使流化床与外界之间相连通,因此,为了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它们必须使容器密封并在工作时彻底冷却。为了能自动控制而不干扰流态化流体动力学状态,这种装置必须只占有最小的体积。
过去已知的一些进行这种工作的装置只在有限在程度上满足了上述要求。已知在流化容器的底部垂直配置或以很陡的斜度配置有一些作为清洗排出口的溢流孔,它们还配装有多孔气锁或截断闸,作为关闭或打开用途。
已知的装置还具有转换式流化床或用于提取颗粒的与分选机有关的冷却的阿基米德螺丝。
这种系统大多数安装在垂直的或很陡的倾斜的管道端部,当该装置未工作时将材料充入管道内,由于这些管道经常遭受过热而产生化学或热反应使所述的材料发生粘附,致密甚至结块,形成塞子或阻塞各机构。
另外,这些管道的高度是增加施加在提取装置上的液体静压的因素,因而使得密封更加难以实现。
最后,除了这些装置尺寸较大和它们所需的冷却装置较复杂等有关缺点之外,常常需要提供特殊的下游设备,用于对以这种方式从流化床中提取的制品进行加工和接收。
本发明寻求克服这些缺点,提供一种设计相当简单的用于提取颗粒材料的装置,该装置易于接近所观察的热部位并且不受其伤害。(当应用于一热发生器时),而且易于与另一自动机构连接,以便控制其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流化容器中提取流化床的颗粒材料的装置,以控制容器内流化床的高度,或排空该容器,该装置包括:
一穿过流化容器侧壁而设置的开口,该开口借助一大体上垂直于该侧壁延伸的管子而延伸到容器的外部;
一以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的管子的方式与之连接并向下延伸的管道;
一以密封方式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管子内部的活塞,它可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它滑到第一位置时,它构成了一关闭该开口的隔板,当它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它至少部分地打开通向管子的管道开口;及
使该活塞在该管子中位移的控制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特殊的流化床热发生器中,该热发生器包括一双层壁外壳,该外壳的壁与壁之间包括有用于送入或排出围绕在一床底周围的水流的装置,管子以密封方法穿过外壳,管道在外壳的两壁之间与管子连接。当该热发生器包括一中空外壳时,该中空外壳限定了一接近于床底的中间空间,该空间用于与位于其底部的一支管一起让烟通过,以便收集并取走灰粉。管子穿过构成上述管道的所述的中间空间,并经一下部侧向开口通入该管道。这里,中间空间更促进了反应器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密封,使得它起空气锁的作用。
通过对下列仅以非限制性例子的方式给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及其应用于一具有双层壁外壳的热发生器的说明,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请参阅各附图,其中:
图1表示了一种适用于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容器的本发明的装置;
图2和3表示了本发明的装置与一具有用于水循环,烟循环及灰粉回收的中空壁的热发生器的两种配合情况。
首先参见图1,图1表示安装在一本身已知的流化容器1上的本发明的装置,特别是,该流化容器已知具有一流化分配栅2,气体可经过流化分配栅(由诸开口3)吹入,以形成一颗粒材料流化床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兰西煤矿,未经法兰西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3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