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多用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90103552.1 | 申请日: | 199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6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积顺;晓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积顺 |
| 主分类号: | F22B21/02 | 分类号: | F22B2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多用 锅炉 | ||
本发明是涉及采暖和热水、蒸汽供应多种用途的立式锅炉。
目前国内广泛实施的立式锅炉都是以锅壳和炉胆为主体结构的设计模式,如机械工业部编辑的、由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的《机械产品目录》第十四期、第163页里,介绍了LHG和LSG两种类型的立式锅炉,这两种立式锅炉的结构主要是由锅壳(包括封头)、炉胆(包括封头),水管或火管,水平固定炉排和冲天管组成。炉胆与锅壳形成水夹套,做为辐射受热面。作蒸汽锅炉使用时,炉水在炉内做自然循环运动,作热水锅炉使用时,冷水(或回水)从底部进入锅壳和炉胆形成的水夹套,热水沿炉胆或水冷壁被加热后上升,从锅炉顶部流出,与冷水被加热后自然上升流动的方向一致。这种模式的锅炉,由于炉膛四周都是直接受热面,炉膛温度的提高受到限制,结果不仅煤的燃烧率较低,而且锅炉的真正热效率一般也低于60%,同时,由于这种锅炉本身烟道结构过于简单,其消烟除尘效果也不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立式锅炉热效率低和消烟除尘不良问题,并实现采暖和热水、蒸汽供应多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说的立式多用锅炉包括炉墙和水循环系统,炉墙的下部为炉膛,炉墙的上部为烟道,烟道的上面有烟囱,炉膛的下面有炉排,炉膛的侧面炉墙上有给 煤口和除渣口。水循环系统由给水管、出水管、排污管、大气连通管、开水管、压力表管、温度计表管、水位表以及回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循环通道和受热面组成,大气连通管上有三通旋塞,出水管和回水管上有阀门,回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循环通路和受热面由容水箱、对流管束、集箱和外循环管组成,容水箱位于烟道的顶部,给水管、回水管、大气连通管、水位表、压力表管、温度计管、检查孔安装在容水箱上,容水箱的下部有开水管,烟囱从容水箱竖直穿过。对流管束位于烟道内,处于容水箱和集箱之间,集箱位于烟道的底部,出水管、排污管装在集箱上。在炉墙外有外循环管连接在容水箱和集箱之间,外循环管上装有阀门。在烟道内,布置有悬臂状折流板,一端与炉墙接触,一端悬臂,对流管束从折流板中穿过并固定连接,折流板与炉墙接触端的上方的炉墙上有除灰口。集箱可以分成多个分集箱和一个总集箱,每个分集箱与总集箱相通,出水管和排污管装在总集箱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使用方法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立式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炉墙由外墙5和耐火墙6、9组成。炉墙下部为炉膛21,上部为烟道23,炉拱28与耐火墙9之间的通道为炉膛的烟气出口22;炉膛的下面为倾斜炉排11和炉排架12,炉膛的侧壁上有给煤口27和除渣口10,锅炉的顶部为容水箱2,容水箱上有给水管1及其阀门J1、回水管3及其阀门J3、大气连通管24及其三通旋塞阀门X、开水管29及其阀门Q2、水位表17、压力表管14、温度计管30、检查孔31,烟囱4从容水箱竖直穿过。容水箱下有52根管组成的对流管束19,对流管束的下端与分集箱8、15、18相通,分集箱与总集箱26相通。总集箱在炉墙外,在容水箱2与总集箱之间有外循环管16相通,外循环管上有阀门J2,在总集箱上有出水管13及其阀门Z和排污管25及其阀门Q1,并有手孔32、33,分集箱8上有手孔34。在烟道内有三个悬臂状折流板20,在烟道部分的炉墙上有四个除灰口7。燃料从给煤口27加入,在炉膛21内燃烧,高温烟气经炉膛出口22进入烟道23,在折流板作用下,曲折上升,加热对流管束19,然后从烟囱4排出。
当作为热水采暖锅炉使用时,使大气连通管上的旋塞X处于大气连通位置,关闭外循环管16上的阀门J2和开水管上的阀门Q2,打开给水管1上的阀门J1给水,同时打开出水管上的阀门Z向整个采暖系统充水,当给水到一定水位时,关闭给水管,这时回水管3及其阀门J3、容水箱2、对流管束19、分集箱8、15、18、总集箱26、出水管13、同外部采暖系统构成一循环回路,在循环泵作用下强制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积顺,未经何积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3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流体的射流运动
- 下一篇:2-喹喔啉醇-4-氧化物的选择性还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