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望筒夹角可变式潜望镜无效
| 申请号: | 89206519.2 | 申请日: | 1989-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09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福庆 |
| 主分类号: | G02B23/08 | 分类号: | G02B2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夹角 可变 潜望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镜,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望筒夹角可变式潜望镜。
现有潜望镜相邻望筒之间的夹角是不可改变的,成固定垂直状态。这就限制了潜望镜的观察范围,因而其应用领域非常狭窄。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发明了“望筒夹角可变式潜望镜”,并于1988.7.18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该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获申请号为88208706.1,公告号为CN2033127U。该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邻望筒夹角不可变的问题,但是,它在技术上还不是十分完善,从而限制了它的实用性。附图1就是该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下面就来说明它的技术缺陷。
已有实用新型的缺陷在于:图1中的连接支撑杆(6)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让图中所有望筒的宽度都等于L,那么,当望筒(1)和望筒(2)的夹角绕O点改变时,菱型OEFG的对角线OF的长度将发生改变,因此O点到对角线EG的距离也将发生改变,这样就不能保证反光镜(4)始终位于对角线EG上,从而使得入射光线e经反光镜(4)反射后在望筒(2)中的位置会偏移一个距离d,这里,光线e是与望筒(1)平行的。这就有可能导致望筒(1)的入射光线e经反光镜(4)反射后偏离反光镜(5),如图2所示,从而使光线e不能沿着望筒(3)继续向后传播下去。这种现象称为光线失传,它使得观察者不能全面真实地看到望筒(1)前方的景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光线失传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望筒(1)与望筒(2)铰链于它们筒壁中线的交点H上,如图3所示,反光镜(10)通过杆(11)也铰链于H点,并且使得反光镜(10)与杆(11)之间的垂直支撑点I在望筒夹角绕H点改变时始终与H点重合,即使得反光镜(10)只能以两个望筒壁中线的交点H为中心,进行自转,而不是象图1中那样绕O点旋转。AC=BC,AH=BH,从而保证杆(11)在望筒夹角改变时始终位于平分∠EOG的对角线OF上,也就使得反光镜(10)始终位于对角线EG上,从而使得偏移量d永远等于0,避免了光线失传。
本实用新型由于克服了光线失传现象,因此其技术性能更加完备,为实现多个望筒的组合创造了条件,可用于国防、建筑和光学等领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以下介绍附图及实施情况。
附图1是已有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望筒1,(2)为望筒2,(3)为望筒3,(4)、(5)为反光镜,(6)为连接支撑杆,(7)为铰链,(8)为滑杆,e为入射光线,l为望筒宽度,m表示光线e在望筒(1)中的位置,d表示光线e发生的偏移量。
附图2也是已有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0)为反光镜,(11)为连接支撑杆,I为反光镜(10)与杆(11)之间的连接支撑点,H是一个铰链,位于两个望筒中线的交点,确切地说是望筒壁中线的交点。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福庆,未经张福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6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