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选矿摇床用的密集刻槽并行选道床面无效
| 申请号: | 89201841.0 | 申请日: | 1989-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36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质矿产部地质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B03B5/06 | 分类号: | B03B5/06 |
| 代理公司: | 地质矿产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宝泰 |
| 地址: | 北京市通县东燕***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选矿 摇床用 密集 并行 道床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力选矿摇床技术领域,是摇床设备的一种主要部件。最适于微细粒级矿物层流剪切型摇床分选,能够大幅度提高矿物处理能力,缩小床面尺寸、降低整机设备造价。
目前,通常所用的普通摇床床面的刻槽密集度小,用于层流态选矿时床面平均单位面积的矿物处理能力过低,普通床面的刻槽长度长,床面尺寸大,整机尺寸大,占地面积也大,摇床造价亦高。再有普通摇床床面采用大面积贯通式刻槽,机械加工量大,加工难度也大,增加了床面的造价。重要的是普通摇床为顶端给矿形成串行选道,这是造成层流剪切型摇床难于提高矿物处理能力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微细级矿物层流剪切型摇床分选、能大幅度提高单台设备矿物处理能力、缩小床面尺寸、降低整机成本的密集刻槽并行选道床面。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给矿器设置在密集床槽的横断方向上或以任何方式在横断方向上给矿,床面的刻槽密集度大、纵向槽形、床槽浅出斜率小,刻槽区占床面面积小,刻槽长度短,刻槽有收尾弧形,摇床呈并行选道分选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K-K横剖面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槽纵剖面俯视图;
从图1可见,给矿器1在并行床槽的横断方向上或以任何方式在横断方向上给矿,致使形成各条床槽的矿浆给入状态和进入各床槽中矿浆的分选状态一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刻槽区只占整个床面的一小部分,设置在床面上部的哪一侧取决于左式排矿还是右式排矿摇床。刻槽区的尖灭角m和收尾角n,m角一般应为35°-45°,n角比m角大10°-30°。图2中B示出刻槽密集程度,单位是槽数/100毫米,刻槽密集度为21-50槽/100毫米。本实用新型在处理-200目矿物时采用的床槽密集度为25槽/100毫米。图3是床槽的纵剖面,床槽浅出斜率小,斜率比值为1:100-1:200,并有收尾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1)加大刻槽密度,所谓刻槽密度是指床面上每单位宽度所刻出的床槽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刻槽密集度约可现行工业用矿泥摇床床面刻槽密集度的6-10倍。以床面平均单位面积的矿物处理能力比较,密集刻槽并行选道床面矿物处理能力比普通床面增大的倍数,等于它们的刻槽密集度之比。(2)刻槽纵向槽形,床槽的纵向剖面浅出斜率小,斜率比值为1:100-1:200,此值取决于入选矿物粒度和选别精度要求,入选粒度下限越低,选别精度要求越高,其斜率取值越小。刻槽有收尾弧形,弧形半径R不应小于50毫米。
(3)刻槽区占整个床面的一小部分,设在床面一侧的上部,左式排矿摇床,刻槽区在床面右侧上部,右式排矿摇床,刻槽区在床面左侧上部。刻槽区有两个角度;尖灭角m和收尾角n。从并行选道原理上说产品选出带应穿行各床槽浅出尖灭段的相同部位,因此,m角应等于产品选出带的平均扇出角。选出带扇出角与摇床运行参数密切相关,此值一般在35°-45°之间。收尾角n比m角大10°-30°。(4)给矿器设在密集床槽的横断方向上 或以任何方式在横断方向上给矿,如图1中1的位置,形成各条床槽的矿浆给入状态一致和进入各床槽中矿浆的分选状态一致,摇床变为高处理能力的并行选道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分选效果好,处理矿物能力大为提高。精矿、中矿和尾矿的选出带有很宽的展角,截取产品准确容易,选道总长度小,床面尺寸大为缩减,摇床整机占地面积减小,成本和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下降。刻槽加工量小,加工难度低,整机造价低于普通摇床。该发明创造还适用于现有摇床的改造。就层流剪切型矿泥摇床来说,2米规格的摇床如采用本型床面,矿物处理能力将会大于4.5米规格的大型工业摇床,矿物回收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质矿产部地质技术经济研究中心,未经地质矿产部地质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