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铁管件对接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2634.7 | 申请日: | 198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2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林 |
主分类号: | F16L13/10 | 分类号: | F16L1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徐慰明 |
地址: | 天津市河东区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铁 对接 | ||
本发明是涉及钢铁管件的一种连接工艺。
目前国内外对用于运输流体的钢铁管件,如输油、输水之类管路,通常都需要在管路内壁涂以防腐蚀层,其连接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高温加热。使金属熔化而凝结的焊接法,二是以机械力结合的螺纹联接法。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于:1.对焊接法,无论是气焊还是电焊,它们都属于高温加工,一般焊接周围管壁温度达1400℃以上,局部出现金属熔化状态,很容易破坏管内的防腐蚀涂层,因此在焊接后需要进行焊后加工,如清除焊渣,补涂防腐层等工作。一般无缝钢管每根长12米,对管径大的管路,虽空间位置狭小,但工人总还可以进入管内作业,其操作困难程度、工作环境条件等可想而知,费时费事;而对于内径小于人体横断面的管路,人根本钻不进去,通常只得在焊缝附近再专门开一个工艺孔,从这个孔里掏出焊渣、刮掉被焊接时高温破坏而失效的防腐材料,重新补充防腐涂层后,再用螺塞等措施将工艺口封起来,稍不注意封口处就会发生泄漏。防腐涂料一般为环氧树脂加各种添加剂调配而成。耐温性能几乎都在400℃以下,管内的涂层工作通常都由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单班每日完全3公里以上不成问题,而现场焊接的工效则太低,单班每天只能焊接十几根。至多几十根钢管约半公里长。致使施工不协调、严重影响工程进度。2.对螺纹联接法,最主要的是密封性差,一般只能用于10个大气压力以下的管路连接,对位差大、压力高的流体输送管路,难以满足密封要求;另外对于口径较大的管件,如200mm以上的钢管,螺纹制作。联接旋紧则都很困难。螺纹联接方式中还有法兰盘加密封垫圈的螺栓联接法,其可靠性欠佳,当联接承受负荷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垫圈会变形、变薄,螺栓变长而导致联接松动、流体泄漏、故障率高。
这两种联接方法都难以满足管路铺设工程发展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目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连接可靠、工效高的钢铁管件对接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利用粘接、镶套、嵌卡和金属热胀冷缩、弹性变形及预应力原理,先将管件端部分别加工成相互配合的内、外锥面,锥面上有承推凸缘;再在锥面处涂粘结剂;然后对管件内锥面的外部加热,管口相对施加一定压力实现对接。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
图1、钢管自身对接示意图
图2、采用对接环钢管连接示意图;
图3、管头带凸缘结构示意图
图4、带弹力过桥的开口弹性对接环结构示意图
图5、轴向受力状况示意图
图6、径向受力状况示意图
图中:(1)内锥面管端管件;(2)外锥面管端管件;(3)整体对接环;(4)弹性开口环;(5)弹力锁紧过桥;(A)前锥面;(B)后锥面;(C)承推凸缘;(D)内接口面;(E)外接口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林,未经张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2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