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棋子的围棋盘无效
| 申请号: | 88220801.2 | 申请日: | 198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优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新昌中学发明协会 |
| 主分类号: | A63F3/00 | 分类号: | A63F3/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向群 |
| 地址: | 浙江省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棋子 围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体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对奕、讲解和教学用的带有棋子的围棋盘。
通常在下围棋时,对奕者是将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扁圆形黑、白棋子逐一放在棋盘的棋位上,所使用的围棋盘是平放的,而用于围棋讲解或教学用的大棋盘,虽然为竖直放置的,但棋子与棋盘是由磁性材料和铁质材料制成,在实际使用中,讲授者将棋子逐一放在棋盘的棋位上,因棋子与棋盘之间的结合不够牢固,棋子稍受到碰动就有可能从棋盘上坠落,这给围棋讲解和教学带来了麻烦。
一付围棋棋子共有黑、白色棋子360多颗,在使用中常常会丢失几颗棋子,随着对奕次数的增多,尤其是经常随身携带所使用的棋子,棋子失落情况更严重,有时,一付围棋子因棋子数量少而使围棋无法对奕至局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棋子的围棋盘,集棋子和棋盘于一体,适合二人对奕,围棋讲解、教学之用,並且克服了以往棋子容易丢失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棋盘的棋位处开有圆孔,孔径内有球形棋子,球形棋子的表面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曲面组成。球形棋子位于棋盘面板与底板之间,並且部分球体呈现在棋位处,为方便使用,在球形棋子上钻有圆孔,球形棋子串联于棋轴,並限定在棋位位置,在底板上连接有软垫,软垫与球形棋子相配合,从而阻止了球形棋子的自由转动,在棋盘内还装有棋子复位装置。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描述如下:
图1为带有棋子的围棋盘。
图2为围棋盘面板正面。
图3为球形棋子剖视图。
图4为球形棋子侧面。
图5为球形棋子表面与棋盘面板相同色的曲面。
图6为棋子复位装置结构图。
参照附图:在棋盘面板上绘有纵、横棋盘线11、棋位处开有圆孔10,棋盘面板1、位移架8、固定连接,棋轴3的两端连接于位移架8,球形棋子4有圆孔12,其表面由面积、形状相同的黑色曲面13、白色曲面14和与棋盘面板1正面相同色曲面15组成,球形棋子4串联在棋轴3上,棋轴3上的球形棋子4与棋盘面板1上棋位处的圆孔10相配合,並使得球形棋子4的三分之一球体呈现在棋盘面板1上,在球形棋子4下配合有软垫6,软垫6可由海绵、绒布或毡制成,软垫6粘结在底板7上,底板7与框架2固定连接在一起。弹簧5的一端连接于底板7、另一端与位移架8相配合,位移架8有凹部26、並装有定位件27,在框架2上有圆孔21,其内侧孔径较小、外侧孔径较大,圆孔21的小孔端与定位件27相配合,将位移架8同框架2定位连接。圆孔21的小孔内有复位塞24,其一端与复位按键9相结合,垫片23固定连接于框架2,垫片23阻止了复位塞24向外侧的移动,在垫片23和复位按键9之间装有弹簧22,在框架2上还有凹部20,凹部20可与定位件27相配合,达到阻止位移架8向上位移的作用,复位线25的一端固定于底板7、另一端与球形棋子4的黑色13和白色14曲面交界处、且与棋轴3的垂直距离最大处相连接,复位线25的长度为恰好能使球形棋子4转动三分之一球面,在球形棋子4的曲面15上,按照各个球形棋子4所处的不同棋位,在曲面15上绘有与棋位相对应的图形16、图形17、图形18和图形19,这些形状各异的图形符号与棋盘面板1正面的纵横棋盘线11相配合,从而使球形棋子4与棋盘面板1结合成一体。
在使用所述棋盘进行对奕时,用手指轻轻推动呈现在棋位处的球形棋子4的曲面15,球形棋子4就会沿棋轴3转动,将所需的黑色曲面13或白色曲面14呈现在棋位上,当一盘棋下完后,若要将球形棋子4的曲面15复回原位,可按压复位键9,与复位键9相连接的复位塞24就能将定位件27推出圆孔21,这时,位移架8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上位移,而连接于框架8的棋盘面板1、棋轴3和串联于棋轴3的球形棋子4都会向上位移,由于连接在球形棋子4和底板7之间的复位线25长度只能让球形棋子4转动三分之一球面,在向上位移过程中,球形棋子4在复位线25的作用下,逐渐将曲面15呈现在棋位,当位移架8向上位移达球形棋子4三分之一周长时,定位件27与外框架2的凹部20相配合,球形棋子4也就全部复位,然后用手按压棋盘面板1,使定位件27与圆孔21的小孔配合,棋盘就可重新使用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新昌中学发明协会,未经浙江省新昌中学发明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20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