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电桥抗干扰电源无效
申请号: | 88218583.7 | 申请日: | 198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8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1 |
发明(设计)人: | 伍英韬;皮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英韬;皮卫平 |
主分类号: | H02M5/04 | 分类号: | H02M5/04;G05F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电桥 抗干扰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交流电桥抗干扰电源,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高压试验方面。
本实用新型对于强电场作用下,干扰很严重的时候,可以减弱甚至完全抵消外来强电场的干扰,使试验更加精确,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被试品的优劣,从而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从事高压试验工作的人都知道,最令人头痛的事,莫过于强电场的干扰,尤其是在测试试品介损的时候,来自强电场的干扰千差万别,通过电磁的耦合,在试验设备中形成电流,被试品中也形成电流,造成误差,影响试验数据,模糊试验人员的判断力,甚至连国标也没有规定一个一定的标准来加以判断设备的好坏,诸如:对于一种试品,当介损大于某一数据时,就要引起注意等等,有时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测试出来的试品是合格的,但在强电场中测试可能不合格;反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测试出来的试品不合格。但在强电场中,由于干扰的作用,可能又合格。这样,势必会造成人为的判断错误,引起劳民伤财之失误。究其根源就只一点,干扰所为。然而,在现有的测试手段中,消除干扰带来的误差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接屏蔽,其二是反相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只能是作为比较,但就其实质来说,并不能减弱或消除干扰。干扰仍然存在。反相法,这种方法应用得最多,它是利用倒相进行测量比较,若两次测量数据相同,则认为结果就是该数据。但消除了干扰吗?回答是否定的,只不过干扰来自同一源罢了。若两次测量数据不相同,则作为最终结果,若是两次测量的数据的计算值了,这样测量数据有误差,不能真实表现被试品的优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电桥抗干扰电源。将它接在交流电桥桥臂R9两端。从根本上解除了误差问题,它减弱甚至清除了外来干扰,使干扰根本就不存在予试验设备和被试品之中。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子电路,在输出波形不至于失真的情况下,采取调节输入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使输出电流正好与外来杂散电容电流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目的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电子移相器部分
这一部份是该电源的主要部份,对该部份的要求是:
1.移相调节过程中,输出端保持恒定的增益;
2.移相过程中,输出端的波形保证为正弦波;
3.相移是从0~360°连续变化。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电路采用由运算放大器IC1、IC2、IC3组成的三级移相网络,每级电路相同,每级相移量为120°,三级串联总相移量为360°,为了达到恒定增益输出。图中R1=R2=R3=R4=R7=R8即每级电压放大倍数为1,保证输出端电压与输入端相同,相移量的调整由R、C两路完成(图中的R3C1、R2、C2、R8、C7)。移相原理如下(以第一级为例)当R3阻值较大时,运算放大器接近为反相器,IC1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相位相差180°,当R3接近为零时,IC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同相,当R9连续变化时,IC1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的相位从-180°~0°连续变化,故每级相移量为0~180°,为了使移相器有较好的输出特性,采用三极移相电路。每级为120°,本电路一个突出的优点是移相器的调整。采用三只光敏电阻R7、R8、R9来取代三连同轴电位器,三只光敏电阻装在一个隔光的盒内,同时受灯光DG的控制,改变DG的亮度,即可改变相移量,移相器的线性度良好,移相器的50周交流信号取自电源变压器的一个独立绕组组。(这一部分参考《电子技术》中册康华光编)
二、幅值调节及输出部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英韬;皮卫平,未经伍英韬;皮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玻璃建筑装饰贴面
- 下一篇:立体声音乐投币欣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