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检漏式全自动注油液机无效
申请号: | 88210360.1 | 申请日: | 198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9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发;李杰;张效宇;张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发 |
主分类号: | B67D5/34 | 分类号: | B67D5/34;B67D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营口***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检漏 全自动 注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油(液)机制造技术领域。主要供汽车、拖拉机、航空、造船工业以及其它产品需要注油(液)的其它工业在产品装配流水线上做工艺过程定量注油(液)用。
目前,国内汽车、拖拉机等工业的产品装配线,多采用不检漏式的机械或人工注油(液)。其操作繁杂,加注效率低。美国305型自动加油机比较先进,其优点是:检漏后加注,加注的质量好、效率高。其缺点是:主贮罐需真空补油,整机体积庞大、随动体不能装入主机内,结构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贮罐为常压式、容积大,具有气、液卡紧两套输出并具有水银“U”形压差计的真空检漏式全自动注油(液)机。
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可分立、卧两种。其外壳为标准机箱,机箱上有输出口、输入口和显示控制口。整机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由如下16个部分组成:
1、电源部分 2、气源部分
3、真空源部分 4、液源部分
5、常压部分 6、控制部分
7、消气泡部分 8、缓冲消气部分
9、卡紧动力部分 10、加注增压部分
11、真空隔离部分 12、检漏部分
13、残液回收部分 14、真空、加注转换部分
15、存贮排放部分 16、气动力分配部分
整机的工作原理是:
本机由控制部分按工作程序开、闭气、液路中各阀及器件,循序随行;自动卡紧受液口后以真空方法将受液容器内空气抽出,残压在0~10mmHg之间。测定达到上述状态的时间,与理论设定时间比较,并受设定时间限止,用以表示出是否有大漏存在。在容器真空后,断去真空源。用容器保持原真空度无下降的时间与设定时间比较,判定其有无小漏。上述两项检测均为并联检测,准确给出质量评价显示。然后进行再次真空处理,再行加注。加注完毕自动松开卡具,并将本机工作管路中残余油(液)吸回贮罐。复原后、自动进入下一循环的准备状态。其工作系统中,液路如图2所示。
本机各电磁阀工作状态具有自行显示的装置(如图3)。
本机对易燃油(液)在测量贮量及控制液位上,采用完全隔离、无接触、无电火花的磁式浮子开关(其结构如图4所示)。
本机检漏部分的结构为物理式,以水银“U”形压差计和接近开关组成。真空度预置自动检测部分见图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自动注油(液)机相比,有如下几个发明点:
1、采用常压主贮罐
常压主贮罐是防护式,其容积大,用磁性浮子控制上、下液位;液面到达下液位时自动停机,液面到达上液位时自动停止补液泵。其贮液量自动控制,可保持在理想位高带上,带宽可调。
2、真空检漏
设受检容器的容积为V1,真空泵抽出气体的体积为V2,因V2=V1,而V2=qt(式中q--真空泵单位时间的抽气量,t--真空泵抽气时间),故用q去除V1即可得出受检容器V1达到真空时应耗的时间。将此时间作预置,抽气到这个时间时,水银“U”形压差计的水银柱升到指定高度,感应开关动作,与时间继电器预置(微机时钟系统预置)的时间t相“与”,给出判定。
3、使用直动式电磁阀
本机用于各组成部分的电磁阀,均为直动式并在阀中设入开、闭状态光电显示。这些直动式电磁阀,是对国产标准FDF系列阀做了磁路系统的改进而成。
4、随动体可以装入主机内
本机的随动体可以装入主机内(用于脉动式装配线),也可以放在主机外(用于缓动式装配线)。
5、本机具有内排放口(通大气)、气卡紧和液卡紧两套输出。
本实用新型是个自动循环系统。工作时,从对受液系统卡紧、抽气(真空)、检大漏、检小漏、二次抽气(真空)、加注、松卡具到吸残液为止是个自动循环系统。
本机的工作电源为工业电网中三相电源(交流380V),它驱动全部泵、电磁阀、有关器件和控制中心;气源为压强不低子0.6MPa的压缩空气,作为增压器、卡紧器等的动力;真空源由若干台真空泵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合理,随动体既可随动,又可装在主机内,主贮罐为常压式,容积大、自动充液限位,并有水银“U”形压差计作预置自动检测〔检测受油(液)容器、系统的密封质量〕,同时给出成绩评价,判定是否给以加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气、液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发,未经张国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