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式红外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8539.5 | 申请日: | 198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02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6-06 |
发明(设计)人: | 武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美 |
主分类号: | G08B13/18 | 分类号: | G08B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红外 防盗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报警器的产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近红外光线发射及接收技术达到防盗报警的主动式红外防盗报警器。
主动式红外防盗报警器由红外发光头,红外接收头及相应电路构成。红外发光头发出一束调制脉冲光,经一定的距离后由红外接收探头接收,进行放大处理。在发光头与接收头之间形成光路。光路畅通时,接收电路有输出。光路受阻时,接收电路无输出。通过判断接收电路有无输出,即可判断光路是否受阻。用这样的光路去封锁一个要道口或某个空间,当有盗贼通过时,即可检出,电路进入报警状态。近红外光波,肉眼不能看到,所以隐蔽性好。因要求有较远的报警距离,要求电路有足够高的灵敏度。为避免其它灯光和光线的干扰,要求接收电路只响应发射管发出的光波。
本报警器的防盗报警原理如下:
图6为简化后的单路报警器原理框图,脉冲产生器产生低占空比的脉冲推动红外发光管D1发光,光敏管BG4接收D1的发光,对于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关解调。正常情况下,光路畅通,放大及相关解调电路有输出,由D2、C7、R24构成的检波电路有输出,C7上的电压波形如图7所示。波形近似锯齿波,周期与脉冲产生器产生的脉冲周期相同,锯齿波低谷电平在阈电平以上,单稳及双稳电路输出低电平,不报警。图6中虚线标示报警阈电平。
当贼盗侵入时,光路瞬间受阻,波形如图8所示,单稳及双稳电路被触发,如选择单稳状态,报警约1秒钟。如选择双稳状态,被触发后,则长时间报警。直到手动复位为止,报警时,音频振荡器发出声响,发光管指示报警路数。图8中虚线为报警阈电平值。
C7与R24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如常数太小,则在一个周期内保持不住电压,如常数太大,则对快速移动的贼盗响应变差,综合考虑选择时间常数为0.1秒。
在《电子技术》1988年第一期中题为“实用红外光电开关电路”的文章中公开了一种产品电路。它的目的是无损伤地检测各种光不透明体或光反射体的存在与否,从而用作产品计数、物位检测、防盗防火报警等。它由脉冲驱动器、同步检测器、输出驱动器、输出电路等构成。发射脉冲由一块555时基电路产生,推动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线由接收管接收,一块LM311比较器作相关解调,再由两块555时基电路作逻辑控制。此电路的不足之处一是耗电量大,555时基电路的静态功耗较大,一般静态电流为8-10mA,电路中仅555时基电路就用了三块,所以耗电不小于25mA。二是灵敏度不能满足较远距离报警的要求,因光敏管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进入比较器,故灵敏度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耗电少、灵敏度高的并具有声光报警能力的主动式红外防盗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为了使报警器耗电少,进行了整体的低耗电设计,主要技术措施有:1、供给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脉冲为低占空比的脉冲,尽管发射时峰值电流大约为60mA,但发射用的平均电流小于1.5mA。2、报警器用作放大、振荡及相关解调电路的主要器件采用低耗电的通用四运放LM324N,单电源6伏供电时,单片静态电流为0.8mA左右。
为了使报警器抗干扰性能好、灵敏度高,采用了新的相关解调的方法,即运用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形成的直流恢复电路与相关直流放大电路相配合,来达到相关解调的目的,电路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好,成本低。
新的相关解调电路的基本原理如下:
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如图1所示波形的光脉冲。相关解调的目的,就是最终取出与发射光脉冲相对应的接收脉冲信号,以此作为是否报警的判据。
设想光敏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经交流反相放大后得到有一定干扰信号叠加的波形如图2。因发光脉冲的占空比较小,约为1:50,大致可以认为干扰信号即为有用信号的底线,只要将底线钳平,就基本上排除了干扰信号,排除干扰的程度,最好情况为占空比的值,即干扰程度最好为原来的1/50。光敏管的接收干扰主要是由于工频交流灯光引起的干扰以及低于工频的其它光线干扰;对于高瓶干扰,因光敏管对其响应很差,所以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只要滤除低频干扰就能很好地克服干扰的影响。
下面结合具体电路简述一下原理:
图3为相关解调电路图;图4为A、D、B、E各点波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美,未经武汉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