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回采工作面端头双楔铰接顶梁无效
| 申请号: | 88206348.0 | 申请日: | 1988-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4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峰峰矿务局生产处支护科 | 
| 主分类号: | E21D17/00 | 分类号: | E21D17/00 | 
| 代理公司: | 煤炭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天桂 | 
| 地址: |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回采 工作面 端头 铰接 顶梁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回采工作面端头的一种铰接顶梁。
回采工作面端头设备多,顶板悬露面积大,是顶板事故多发地点,通常采用A型铰接顶梁(单楔)与长抬棚梁联合支护,由于长抬棚梁需要整体前移,重复支护,重量大,前移不安全、工序繁杂、费时费力,同时A型梁又不能单独在端头支护,这种方法很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有了几种方法,如峰峰矿务局1985年在回采工作面端头推广使用的十字顶梁,此顶梁可铰接成网状结构,提高了回采工作面端头的安全程度,但其悬挂铰接和回收比较复杂,效率低又不方便,同时铰接点多,顶板下沉量大。
新汶矿务局采用1.6米长的A型顶梁支护工作面端头,这种方法虽然比长抬棚梁架设方便,无需整体移动,比1.0米长的A型顶梁铰接点少,改善了端头支护形式,但有三点不足:一是顶梁长度大于循环推进度,向前悬挂顶梁不方便;二是放顶不能完全卸载,容易被垮落的矸石压埋,回收困难;三是顶梁在切顶线老搪侧悬壁长度大,损坏严重。
西山矿务局在工作面端头全部使用2.6米长的“π”形钢梁,减少了顶板下沉量,但其只适用柔性假顶和岩性松软的顶板条件,并且具有与长抬棚梁相同的缺点:笨重、需整体移动、工序复杂、费时费力。
为了使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方法简便、减少劳动强度,更加安全可靠,有效地控制顶板下沉而设计了一种端头双楔顶梁。
端头双楔顶梁由梁体①、接头②、左耳⑥、右耳⑦、水平调角楔⑩、竖直调角楔⑾、圆销⑿、档圈⒀和锚链⒁等组成。梁体①由四块轧制的扁钢组焊而成,断面为箱形,接头②焊在梁体①的一端,有一个突出体⑤和孔③、孔④,左右耳⑥和⑦分别焊在梁体①另一端的两侧,每个耳子上都有一个孔和两个突出体⑧和⑨,圆销⑿插在左右耳⑥和⑦的销孔中,挡圈⒀限制圆销⑿只能在左右耳的销孔中窜动,不能脱离右耳⑦,水平调角楔⑩和竖直调角楔⑾用锚链⒁挂在梁体①底部的扁钢小孔上,在顶梁悬臂支护和铰接成抬棚梁时水平调角楔⑩插入左右耳⑥和⑦突出体⑧的弧形口和另一顶梁接头②突出体⑤弧形口的中间。竖直调角楔⑾插在突出体⑨的弧形口与另一顶梁接头②的孔④中间。
详见图面说明
图一:主视图
1——梁体
2——接头
3——孔
4——孔
5——突出体
7——右耳
8——突出体
9——突出体
10——水平调角楔
11——竖直调角楔
14——锚链
图二:俯视图
6——左耳
12——圆销
13——挡圈
双楔顶梁是这样使用的:随着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需要悬挂顶梁时,把顶梁接头②插入另一顶梁左右耳⑥和⑦中间,使接头②的孔③与左右耳⑥和⑦的孔心呈一直线,插入圆销⑿,梁体①以圆销⑿为轴可旋转90°左右,使接头②的突出体⑤和左右耳⑥和⑦的突出体⑧张开,插入水平楔⑩并打紧,顶梁则以圆销⑿为铰接点,以水平调角楔⑩为支点,实现超前悬臂支撑作用,将竖直调角楔⑾插入左右耳⑥和⑦上的突出体⑨的弧形口和接头②的孔④中间并打紧,则顶梁以圆销⑿为铰接点,以竖直调角楔⑾为支点,使两根顶梁牢固地铰接在一起,具有长抬棚梁的整体支撑作用,调整楔子插入量,可控制顶梁的倾斜度,适应顶板起伏变化的要求。该顶梁不需整体前移,随放顶逐根回收,放顶回收时,先把竖直调角楔⑾打出,再打出水平调角楔⑩,顶梁靠自重和顶板的作用绕圆销⑿旋转卸载,最后打出圆销⑿,取下顶梁,备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与前边顶梁悬挂铰接。
将接头②制成有两个突出体,形状与左右耳⑥和⑦相同,并将左右耳⑥和⑦制成有两个孔,形状与接头②相同时,顶梁的性能和作用不变。
本双楔铰接顶梁,长度为0.8~1.2米,一节一节地前移铰接,可单独用作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克服了长抬棚梁需整体移动,笨重的缺点,且轻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峰峰矿务局生产处支护科,未经峰峰矿务局生产处支护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6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