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流化床式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88101563.6 | 申请日: | 1988-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9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彦;高桥秀彰;出井安正;西田正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3C11/02 | 分类号: | F23C11/02;F23C6/02;F23M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马江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流 化床式 锅炉 | ||
1、一种双流化床式锅炉,包括:
一个产生烟气和灰的燃烧段(12),它形成一个砂子之类颗粒状载热介质的流化床,供给空气作为流化和氧化气体,用煤粉之类的燃烧颗粒作为燃料,
一个热交换器(2),它设置在燃烧段(12)中,
一台余热锅炉(3),
一个脱硫段(30),它形成石灰石之类的颗粒状硫受体的流化床,来自燃烧段(12)的含硫烟气作为待脱硫的硫化气,余热锅炉(3)连接到脱硫段(30)的下游,
一个除尘段(20),它具有收集包括烟气中飞灰的固体颗粒的出灰口(23),并将捕集到的固体颗粒通过此出灰口(23)排出,
其特征是:
为了形成一个横向装置,所述燃烧段(12),除尘段(20)和脱硫段(30)依次布置成使燃烧段(12)和除尘段(20)共用一个第一公共横向空间(24A),而除尘段(20)和脱硫段(30)共用一个第二公共横向空间(24B),其中除尘段(20)由上段和下段两部分(22、24)构成,上段部分(24)具有一个挡灰板(25),挡灰板(25)面向燃烧段(12)并由除尘段(20)的顶板向下延伸,上段部分(24)被挡灰板(25)分成两个室(24a、24b),这两个室(24a、24b)仅通过下段部分(22)相互连通,其中一个室(24a)通过其上部开口与燃烧段(12)直接连通,形成第一公共横向空间(24A)的上游端,另一个室(24b)与位于脱硫段(30)的流化床下游的脱硫段底部共用第二公共横向空间(24B),所述下段部分(22)向下收敛,与除尘段(20)的出灰口(2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挡灰板(25)有一个向上开口的槽形装置(28)沿其底部的整个宽度延伸,用来捕集挡灰板(25)导来的固体颗粒,还有两根导管(29)沿挡灰板(25)的下部内侧壁向下伸出,每根导管与槽形装置(28)的一端相连,用来将捕集到的固体颗粒导向出灰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面向燃烧段(12)的挡灰板(25)有一个底边折线,其最高点位于两个底角之间的中点,底边折线由该最高点向下、向两个底角延伸,槽形装置(28)沿挡灰板(25)底边折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挡灰板(25)倾斜于垂直平面,使挡灰板(25)的底部比连接到除尘段(20)顶板上的挡灰板(25)上部离开燃烧段(12)远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除尘段(20)的出灰口(23)与燃烧段(12)相通,使排出的固体颗粒至少有一部分返回燃烧段(12)的流化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还有一个再燃烧段(70),形成一个含未燃尽燃料的固体颗粒的混合物流化床,空气作为流化和氧化气体送入,燃烧段(12)和除尘段(20)均与再燃烧段(70)相通,以便使由燃烧段(12)的流化床中部分排出的固体颗粒和由除尘段(20)的出灰口(23)排出的全部固体颗粒合并在一起,形成再燃烧段(70)的流化床,再燃烧段(70)在其流化床的上游和下游至少一处与脱硫段(30)相通,以便使烟气由再燃烧段(70)进入脱硫段(3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再燃烧段(70)在其流化床的上游和下游均与脱硫段(30)相通,并且装有调节流化床上游引入的烟气与下游引入的烟气的流量比的调节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设有一个颗粒分离器(60),该分离器(60)与燃烧段(12)相通,使燃烧段(12)的流化床内的固体颗粒部分地排入颗粒分离器(60)中,以便将排出的固体颗粒分为小颗粒和大颗粒,与分离器(60)一起设有一根再循环导管(64),用来将小颗粒送回燃烧段(12)的流化床内。
9、根据权利要求5的双流化床式锅炉,其特征是设有一个颗粒分离器(60),该分离器(60)与燃烧段(12)相通,将燃烧段(12)的流化床内的固体颗粒部分地排入颗粒分离器(60)中,以便将排出的固体颗粒分为小颗粒和大颗粒,与分离器(60)一起设有一根再循环导管(64),用来将小颗粒送回燃烧段(12)的流化床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5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