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片状成型材料和以其为一层的层压制品无效
| 申请号: | 88101343 | 申请日: | 198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1343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俊雄;金子胜利;中山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B32B2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片状 成型 材料 以其 一层 层压 制品 | ||
本发明是关于由至少一部分进行交联的丙烯聚合物构成的片状成形材料和以该成形材料作为芯层的片状的成形用层压制品。
过去,作为制造大型成形品,例如,车辆用的门、仪表盘、成形天花板、行李仓等材料的塑料材料,一直使用由将各种填充材料混合到聚丙烯里的组合物制造的片材,或以该片材作为芯层的层压制品。但是,这样的塑料材料成形时,由于在所采用的高温条件下引起强度下降,所以要对该材料进行真空成形或空压成形等热成形,如前所述的成形品成形时,随着成形品的形状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的部分,例如,在棱角部分,特别是该材料被拉伸的结果,使壁厚变薄,因而有常常制得厚度不均匀的成形品的缺点。为此,必须使用事先加大壁厚的这种材料,以保证成形后薄壁部分具有必要的厚度。因而,非薄壁化部分的壁厚也变得比所须要的厚度厚。但是,由于薄壁化部分就成形品的整体上看也是非常大的一部分,所以无用材料的消耗量增大。
因而,特别是为了制造作为大型成形品的材料,非常希望得到在热成形时不产生壁厚不均的塑料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片状材料通过真空成形或空压成形等热成形方法,在制造大型成形品时,仅在应力集中部分不产生薄壁化,从而可以制得整个成形品的壁厚大体上都很均匀的热成形用的片状塑料材料。
采用本发明,则能提供一种由至少一部分进行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和填充剂的组合物构成的片状成形材料。
另外,采用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以该片状成形材料做成芯层的由表层和芯层构成的片状的成形用层压制品。
图面说明:
图1是用下述实施例1和比较例得到的表示片材抗拉特性的应力一伸长曲线图。
片状的成形材料:
本发明的片状成形材料,是由至少一部分进行交联的丙烯聚合物〔以下也有的简称为交联丙烯聚合物(A)〕和填充材料组成的组合物所构成的。
交联丙烯聚合物(A)是通过对未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进行交联处理而得到的,但是,作为该处理方法现有:在游离基引发剂以及交联助剂存在下,将未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以及采用放射线对未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进行照射的方法。其中,前者的方法是理想的方法。
对于未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来说,可以举做例子的有:结晶性的丙烯均聚物、丙烯与其它α-(链)烯(烃)的结晶性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与其它α-(链)烯(烃)的结晶性的嵌段共聚物。
对于该α-(链)烯(烃)来说,是以除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链)烯(烃)为好,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癸烯等可以做为较好的示例,而特别好的则是乙烯。
在结晶性丙烯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这样的α-(链)烯(烃)的含量通常为10摩尔%以下,最好是5摩尔%以下。
结晶性丙烯嵌段共聚物,通常要由下述(Ⅰ)和(Ⅱ)、(Ⅰ)和(Ⅲ)、或(Ⅰ)、(Ⅱ)和(Ⅲ)来构成,并进行聚合操作而制成的。
(Ⅰ)结晶性丙烯均聚物或少量的α-(链)烯(烃)共聚合了的结晶性丙烯/α-(链)烯(烃)无规共聚物成分。
(Ⅱ)橡胶状丙烯/α-(链)烯(烃)共聚物成分。
(Ⅲ)α-(链)烯(烃)均聚物或以α-(链)烯(烃)为主要成分的α-(链)烯(烃)无规共聚物成分。
嵌段共聚物中所含的丙烯以外的α-(链)烯(烃)的含量以10~30摩尔%为好,而特别好的嵌段共聚物则是乙烯含量为10~30摩尔%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这样的丙烯聚合物(a)的熔融速度(ASTM D1238条件L)为0.1~10克/10分钟是所希望的。
如前所述,未交联的丙烯聚合物(a)的交联反应,在游离基引发剂(c)和交联助剂(d)存在下,通过熔融混炼能够顺利地进行。
可使用的游离基引发剂(c),以有机过氧化物、有机氢过氧化物或其类似物的游离基引发剂为好,可列举为例的有: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特-丁基过苯甲酸酯、过氧化二-特-丁基、氢过氧化枯烯、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特-丁基)-己烷(バ-ヘキサ2,5B)、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特-丁基)-3-己炔(バ-ヘキシン2,5B)、特-丁基过氧化氢、异丙基过碳酸酯、偶氮二异丁腈等。游离基引发剂的配合量,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聚合物,通常为0.01-0.5重量份,最好为0.01~0.1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