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低噪声增氧机无效
| 申请号: | 87212373 | 申请日: | 198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37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路光明;王守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学雯 |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增氧机 | ||
属于渔业机械技术领域。
以机械方式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可防止鱼、虾、贝等因缺氧而死亡,是水产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工厂化养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水产养殖机械,根据中国杂志“渔业机械仪器”一九八五年第五期《1984年10-10月,全国水产养殖增氧机性能统测评优概况》一文所述,目前我国在生产上使用的增氧机有下列几种机型:
叶轮式增氧机:如YLA-960.3Kw
管式增氧机:如YJG-110.1.1Kw
涌喷式增氧机:如62YP-4.1.5Kw
喷水式增氧机:如PQ100-12.22Kw
水车式增氧机:1.5Kw-2-90
射流式增氧机:如YSL
其中叶轮式增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其范围如下:
配套功率:0.75~3千瓦
叶轮转速:110~140转/分
氧气传递效率:(动力效率)1.2~1.8公斤氧/千瓦.时
噪声等级:(室外)74~89分贝,2公尺处
70-83分贝,5公尺处
上述这些增氧机中唯喷水式增氧机是采用潜水泵,将水吸送入输水管道,再由圆环形喷水口喷出水柱,混合大气中的空气,经一定扬程后落到水面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其增氧效率低,为0.5公斤,氧 /千瓦.小时左右,扬程越高,噪声越大,所采用电动机的功率也越大,叶轮式增氧机是我国水产养殖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增氧效果最好的一种机型,它是由浮体、机架、电动机、减速器和倒伞形叶轮组成电动机安装在减速器上方,减速器安装在由三根撑杆组成的机架中央每根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各自的浮体上,工作时,电动机带动减速器输入轴转动,其输出轴带动安装在该轴上的倒伞形叶轮转动,叶轮上的叶片和划水管激烈地搅动水体,增加水体和空气接触表面,并增加水体中涡流,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更多地溶解到水中。
目前国际上在养殖生产中所使用的增养机和中国的使用情况基本雷同。
从全国水产养殖增氧机性能统测情况来看,增养机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性能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共同性的问题,如结构复杂,噪音大,且大多是县级以下装机厂生产,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因减速器制造质量精度差、桨叶划水和电动机转动所引起的噪声在室外2公尺处测定,最高可达90分贝,而高产、高密度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大多在城市边缘或近部,增氧机一般在夜间或第二天临晨开机,严重地影响周围居民的睡眠和休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氧效果好、噪声小的增氧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技术实现:
低噪声增氧机除和现有的增氧机一样,有电动机、螺旋桨、浮体机架外,主要部件还有进气管、进气腔体,机架包括上部呈水平状的框架和底部用于着地的撑架,框架内固定有 安装板,浮体安装在 框架的下方,进气管的下口由法蓝连接进气腔体的上口,进气腔体的一侧由法蓝连接潜水式电动机,电动机的轴穿过进气腔体而伸出其外,螺旋桨直接固定于电动机轴的伸出部分上,进气管的上口由法蓝安装在法蓝安装板上。
潜水式电动机直接带动其轴上的螺旋桨旋转,省去减速器,将水吸入,並呈锥体状向螺旋桨的前方推出,此时,在螺旋桨背部形成一定的负压,从进气管吸入大气中空气,通过进气腔体的出气口,其中部分空气被螺旋桨桨叶击碎,空气经搅动和水体混合后形成气泡,随锥体状水体向前推出,形成大量的涡流,使大量的氧气进入水体,並传递到整个水体,使其含氧量增加,以防止浮游动植物和鱼、虾、贝类因缺氧而死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潜水电动机和螺旋桨均在水下工作,减少了潜水电动机的运转噪音和螺旋桨的划水噪声,同时,该增氧机省去了减速器,除去了高速齿轮传动时产生的机械噪音,克服了现有的各种增氧机的共同性缺点——噪音大,因此,低噪声增氧机整机噪声等级很低,在3公尺处测定<62分贝,在30公尺处测定<55分贝。
2、本增氧机省去减速器,简化了整机机构和重量,降低了其制造精度要求和生产成本,使一般渔机厂和农机修造厂均能加工制造。
3、本增氧机增氧效果好,气体传递效率较高,一般在1.2-1.8公斤氧/千瓦.时,另外,桨叶工作时使水体形成了近似于流水式养鱼,也有助于改善水体的水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