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持筒式发射火箭的稳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7203222 | 申请日: | 198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322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玉;汤诏铭;沈琪;秦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新阳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F42B15/02 | 分类号: | F42B15/02 |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国防科技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辉,张玉宝 |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发射 火箭 稳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持筒式发射火箭的稳定装置,它取代火箭稳定翼,适用于超小型筒式发射火箭,使其稳定飞行的装置。
目前,火箭、导弹为了保持其飞行时的姿态稳定,在其弹身上装有相应的,对称性较严的机翼,整个火箭、导弹的径向尺寸因此而比弹径增大许多。一些筒式发射的导弹为减少其径向尺寸,采用了折迭翼的方案,但折迭翼方案结构复杂,且折迭机构本身也占用径向尺寸。法国小筒式发射火箭的稳定装置为两片对称机翼,被安装在弹身上,火箭在装进发射筒时,将两翼片贴弹身卷紧,弹飞出发射筒后两片翼自动张开。目前我国材料水平满足不了要求,卷时卷不紧,经过一段时间贮放,材料弹性变化,张开时两片翼难有足够的对称性,不能可靠地使火箭稳定飞行。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为手持发射的火箭提供一个结构简单,径向尺寸小的稳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取消超小型火箭上的稳定翼,在超小型火箭的后面增加一个使火箭稳定飞行的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为一回转体结构,在回转体上开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窗口,且沿回转体一周,窗口均匀分布。回转体的垂直于轴线的各截面(横截面)的面积可以是等截面的或不等截面的。
图一为超小型火箭(1)在发射筒(2)内的示意图。图二给出了稳定装置(3)的结构图及其与火箭的联结的位置。稳定装置(3)被安装在火箭(1)的后部构成火箭弹的最后一个舱段。稳定装置(3)由(21)、(22)、(23)及(24)四段组成。(21)是其和火箭(1)联结的部分,(23)、(24)是稳定部分,(22)是(21)及(23)间的过渡部分。稳定部分由回转体构成,在(23)上开有三个窗口(25),沿圆周、窗口(25)均匀分布。(24)是完整的一个环状结构。(23)及(24)的各横截面面积可以是等截面面积或非等截面面积的。
超小型手持发射火箭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使其径向尺寸相近于火箭的弹径,从而实现手持发射。同时,由于超小型火箭的发动机点火系统(4)在火箭后面要占据一个轴向长度尺寸,在发射筒(2)内稳定装置(3)和点火系统(4)共同占用一个轴向尺寸,因此,整个超小型手持发射火箭系统的轴向尺寸,或发射筒(2)的轴向尺寸,不因采用本实用新型而增加。
本实用新型使火箭稳定飞行是这样实现的:超小型火箭起飞后,气流在火箭体外流动,流到稳定装置的(23)时,气流分为两股,一股经窗口(25)进入稳定装置内腔,另一股仍在稳定装置外侧流动,在(24)的内外侧均有气流流动,由于整个火箭,包括本实用新型部分,其结构基本是对称的,在火箭飞行中,当攻角为零时,其流场均匀,使其升力为零。当攻角不为零时,其流场不再均匀,在(24)上产生一个升力,在该升力作用下减少火箭飞行的攻角,直至其攻角恢复到零。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使火箭稳定飞行。
本实用新型较采用机翼的稳定装置,有下列优点:
1.使超小型火箭的径向尺寸和弹径接近,发射筒的径向尺寸可以小到手能握住,实现超小型火箭的手中发射。
2.本稳定装置的结构比固定翼、折迭翼的结构简单,其窗口的均布易于加工实现,其安装的精度要求比固定翼、折迭翼低。因此,采用本稳定装置经济效益好。
3.本稳定装置和火箭的联结简单、易行、可靠,其联结的零件少,重量轻。
4.本稳定装置与卷曲弹翼比,在发射筒内贮放时无明显变形,受力小;工作时保证其形状处于设计状态,工作可靠。
5.本稳定装置工作时受力情况好。
6.本稳定装置对材料要求不高,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新阳机械厂,未经国营新阳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多功能软型扩张器
- 下一篇:电热搪瓷压力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