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氰化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7312.9 | 申请日: | 198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钞;廖羽林;章琰;黄卓林;汪兆扬;阳龙;张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钢铁厂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B01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氰化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氰工业废水中回收氰化物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低浓度含氰工业废水,例如:锰铁高炉煤气洗涤水和含氰选矿水。
目前,国内外处理工业含氰废水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钠、臭氧、硫酸亚铁、二氧化硫等药剂处理法及电解法和大气环境自净法,这些方法都是纯消耗型,不仅处理费用高,而且有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与本发明相类似的有山东某金矿酸化→鼓风暴气→NaOH吸收生产氰化钠法。这种方法运行费用较高,处理成本与产品收入基本相抵消,同时不能分离杂质气体,产品纯度无保证。还有焦化终冷水生产黄血盐能耗高,产品销售量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含氰工业废水生产纯度高的氰化物产品,同时消除氰化物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氰化物在水中的稳定性受pH值的影响,即在酸性条件下多以氰化氢分子状态存在,在碱性条件下多以盐类状态存在,以及氰化氢的液化点与CO2、H2S、HCl等气体的液化点相差较大的特点,首先将低浓度含氰废水在碱性条件下循环利用,使水中氰化物富集到所需的浓度,然后,用泵抽出一部分水用酸酸化并预热后,泵进脱氰塔,用蒸汽直接汽提脱氰,脱氰塔出来的混合气体经冷凝分离出HCN液体,用碱等吸收剂吸收生产氰化物产品。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附图1所示:工业排放的低浓度含氰废水用碱性物质控制PH在8以上,进沉淀池沉淀除去悬浮物后,循环使用,待水中氰化物富集到一定浓度,用泵从循环水池中抽出一部分水到加酸槽用酸调节PH3-6,抽出的水量以满足循环水系统氰的浓度能在所需值为原则,酸化后的水经换热器加热后用泵送至脱氰塔顶部,在塔中与塔底进入的2公斤左右压力的蒸汽直接逆流接触脱氰,脱氰后的废水从塔下部流出,在换热器与进塔含氰水换热后流回循环水池。脱氰塔顶温度控制在75-103℃,将废水中HCN汽提出塔,从脱氰塔顶出来的混合气体经冷却至30-70℃,将大部分蒸汽冷凝回流入塔。从冷却器出来的高浓度HCN、CO2、H2S等混合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到0-20℃。气液混合物经分离掉CO2、H2S等杂质气体,得到液体HCN。
如用本方法生产NaCN或KCN时,液体HCN直接进入反应器与NaOH或KOH反应生成NaCN或KCN。如要生产丙酮氰醇,则HCN液体进入精馏塔提纯,为确保塔顶出来的HCN浓度达99%以上,应控制精馏塔顶温度为27℃左右。精馏塔顶出来的HCN气体经又一次冷凝后流入反应器与丙酮反应生成丙酮氰醇。
用上述工艺进行中型试验所生产的氰化钠产品纯度达90%以上,无硫、无氨,经化工厂测定和电镀厂试用,完全满足化工原料要求。每处理一吨含氰400-600mg/l的废水,可达到经济运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钢铁厂,未经新余钢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