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集合对称跳棋无效
| 申请号: | 86209024 | 申请日: | 1986-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02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良全 |
| 主分类号: | A63F3/00 | 分类号: | A63F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合 对称 跳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棋类,它包括棋的结构和下棋规则。
现有的弹子跳棋盘面共有一百二十一个孔,棋子每次跳跃只能沿直线运动,套路简单,活动范围比较小,缺乏调整择优的余地,且在行棋过程中不能记录行棋的步骤,这就难以将弹子跳棋列入正式比赛,妨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弹子跳棋变化简单,不能记录的问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正式比赛用棋加以推广。
本实用新型包括棋的结构和对弈规则。
本实用新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为正六角形,盘面有三组互相成120°平行线组,它们相互交叉,盘面共有一百八十一个交叉点,交叉点下标有棋盘的坐标。棋子分四种不同的颜色或四种不同的形状,每种棋子各六枚,共二十四枚。
棋盘的坐标将棋盘分为七个区域,棋盘中心交叉点为零区域,其余六个区域是围绕零区域周围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这六个相同的区域中,每个区域有三十个位置,每个位置用下述坐标表示:
M、M2.1、M2.2、M3.1、M3.2、M3.3、M4.1、M4.2、M4.3、M4.4、M5.1、M5.2、M5.3、M5.4、M5.5、M6.1、M6.2、M6.3、M6.4、M6.5、M7.1、M7.2、M7.3、M7.4、M8.1、M8.2、M8.3、M9.1、M9.2、M10。
其中,M是区域的代号,不同的区域代号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对弈规则是根据“集合”和“对称”的定义构造出来的。下面将依次叙述该棋的对弈规则。
一、基本着法
1.在一直线上,中间隔一子、两子或更多的棋子可以跳或等距跳。
2.在一直线上,隔子的中间有空格,断续隔二子、四子或更多的偶数枚棋子可以跳或等距跳。
3 在一直线上,隔子疏密一致者也可以跳或等距跳。
4.在一直线上,基于1、2、3条的混合对称可以跳或等距跳。
5.基于2、3、4条的基础,若弯曲后折点处无棋子者可等距跳。
6.作桥的棋子不限颜色。凡满足条件者可以充分利用条件反复变换调整,以实施连跳。
7.连跳的棋子无论调整多少个位置,从起点到终点只算行棋一次;不能跳的棋子可以沿棋盘上的路线向任意方向(不违犯禁止着法)移动一格,也算行棋一次。
二、对 弈
1.假定棋子的四种颜色分别为红、绿、黑、白,对弈之前红棋子摆在棋盘(如图1)A、A2.1、A2.2、A3.1、A3.2、A3.3位置,绿棋子摆在B2.1、B3.1、B4.1、B4.2、B5.1、B5.2位置,白棋子摆在B2.2、B3.3、B4.3、B4.4、B5.4、B5.5位置,黑棋子摆在C、C2.1、C2.2、C3.1、C3.2、C3.3的位置。红、绿为一方,称为甲方,黑、白为一方,称为乙方。
2.对弈顺序为顺时针方向,每种颜色的棋轮流行棋一次,由绿色棋子先行,以下黑、红、白依次轮流行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良全,未经张良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