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动气囊吸油器无效
| 申请号: | 86208692 | 申请日: | 1986-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869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辅清 |
| 主分类号: | F04F10/00 | 分类号: | F04F10/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献民,王俊杰 |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洲***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气囊 吸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气囊吸油器,特别适用于从油桶中向其它容器移油。
通常气囊吸油器是气囊和输油管直接相通。吸油时,油直接进入气囊中,这样气囊的体积决定吸油量,若要吸大量的油,吸油过程复杂。所以司机从大油桶中向油箱移油时,通常是先将胶管插入油桶中,然后再用嘴吸胶管的另一端,使胶管充满油再将管从口中拔出,并迅速插入油箱的进油口中。在此过程中油极易进入人嘴中,不卫生,而且在把输油管从口中拿出放入油箱时,往往部分油液被流失,既浪费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气囊的气路和输油管截然分开,使用操作简便、不浪费、且清洁、安全的手动气囊吸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气囊体上的气路与输油管截然分开,在气囊体的进气孔和出气孔下面各有一个控制出气、进气的瓣膜(9)。
手动气囊吸油器的两个瓣膜(9)可以是三凸爪形的,三凸爪粘结在气囊体的进气孔内和出气孔的密封层(8)下。
气囊体、输油管(5)和底座(7)的材料可以都是橡胶质的,底座(7)橡胶内加入金属强固筋(13)以增强底座(7)的刚性,手柄(1)可以采用橡胶内夹金属条(12)的结构,橡胶手柄与气囊体为一体。
气囊体也可以用一半橡胶(3)和一半金属囊(4)组成,二者采用胶粘合或用箍夹紧的方式结合。出气孔由一根金属管构成,输油管(5)采用金属管加套橡胶管或塑料管结构,上述两个金属管以焊接方式固定在金属囊(4)和底座(7)上。
为提高底座(7)与贮油桶出油口的密封效果,底座(7)下面可粘敷一层橡胶密封层(8)、气囊体上的手柄(1)可以金属的,焊接在手柄座(2)上,手柄座(2)用胶粘结在橡胶囊(3)上。
使用时,预先将输油管的两端分别放入贮油桶和其它容器内,一只手压住底座(7),使之与油桶密封,另一只手握住手柄(1)。当下压手柄时,由于气囊体积减小,气囊内的压力增大,从而使上膜闭合下膜张开,囊中的空气便可经过出气孔进入油桶内,使油桶内的压力升高,当上提手柄时,由于气囊体积增大,呈负压状态,所以下膜闭合,上膜张开,桶中的空气不会返回,外界空气经进气孔流入气囊中。反复提压手柄使贮油桶中达到一定的压力,油液就可以经过输油管被压出。这时,只要将底座(7)上提,使密封层(8)与贮油桶出油口脱离,便可以利用虹吸原理使油液自动从贮油桶中转移到容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由于油液不进进入气囊体内,且输油管分别预先插在贮油桶和容器中,故不浪费油、清洁、安全。
图1是全橡胶手动气囊吸油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半橡胶、半金属气囊手动气囊吸油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图2的B向观示意图。
图4是图1、图2的A-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手柄、整个气囊体和底座(7)、输油管都是橡胶质的。为增加手柄和底座(7)的刚性,手柄和底座(7)内分别加入金属强固筋(12,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手柄(1)和输油管(5)为金属材料,气囊体分为橡胶气囊(3)和金属气囊(4),使用时,可以在金属输油管(5)两端加套适当长度的橡胶或塑料管(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辅清,未经杨辅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饮料容器
- 下一篇:普通135照相机多分隔摄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