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C波段卫星微波接收器无效
| 申请号: | 86204034 | 申请日: | 1986-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403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曹白璠;应明芳;宓凯;姜德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N7/20 | 分类号: | H04N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熊诗元,李光元 |
| 地址: | 上海市徽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段 卫星 微波 接收器 | ||
一种能将卫星C波段频率变换为中频的新型卫星微波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电视接收装置的室外单元。
现有的C波段卫星微波接收器主要是由与天线馈源相连接的匹配装置、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本机振荡器、中频放大器以及电源电路所组成。它将载波为3.7GHz~4.2GHz的微波信号变换为0.97~1.47GHz中频信号,馈送给室内卫星电视接收装置。
日本的DX ANTENNA 公司的HYTEK DSB-60(M)型产品和加拿大ELECTRONICS公司的MA型产品就是这种制式的卫星微波接收器,在结构上将低噪声放大器制成一个独立组件,而把混频器、本机振荡器及中频放大器制成另一个独立组件,这两个组件之间采用同轴电缆头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使得接收器的体积大,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接触不良,导致可靠性、稳定性下降。
而与天线馈源相连接的匹配装置,国内产品通常采用铁氧体波导微带隔离器,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有用信号的衰减,降低接收器的信噪比,而且成本高,可靠性低。国外产品也有采用波导微带转换器的,但结构比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作一种技术性能达到或优于已有装置、而体积小、成本又低、且性能稳定可靠的卫星微波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与天线馈源相连接的匹配装置、 微波单元电路以及电源电路所组成。其中,其匹配装置是采用电场 耦 合 的 阻抗渐变式波导微带转换器,实现了天线馈源波导口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微带口的直接连接。它与铁氧体波导微带隔离器相比,具有成本低、能量损耗小、噪声温度低(一般可使整机噪声温度降低10°K左右)、可靠性高的特点;与已有的波导微带转换器相比,亦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宽带匹配、驻波比小、插入损耗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单元电路由以下部分组成:(1)低噪声场效应管放大器:将来自天线的极其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2)镜像抑制平衡混频器:由镜像带阻滤波器、二极管平衡混频器、低通滤波器所组成。带阻滤波器用来抑制6:14~6.64GHz镜像干扰频率,平衡混频器则把经低噪声放大器放大了的3:7~4:2GHz信号与5.17GHz本振频率相混频,产生0.97~1:47GHz中频信号,再经低通滤波器传送给中频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1:6GHz。(3)介质谐振腔稳频振荡器:产生5:17GHz本振信号。(4)中频放大器:将混频后的0:97~1.47GHz中频信号再加以放大,经50Ω的馈线馈送给室内卫星接收设备。
上述电路由15~25V外接电源经稳压电路稳压至+6V后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总增益>50dB,噪声温度≤65°K,≤75°K,≤85°K,镜像抑制比≥40dB,在输入信号为3:7~4:2GHz、输出信号为0.97~1.47GHz、带宽为500MHz时,幅频响应≤±1:5dB,而在任36MHz带宽时的幅频响应则≤±0:5dB,环境温度为-40~+50℃,本振频率稳定度为±1MHz(-40~+50℃)。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微波单元电路均安装在一块聚四氟乙烯复铜电路印刷板上,本机振荡器加有独立屏蔽罩,各单元电路之间用微带线直接耦合,该电路板装在一个腔体中,实现了一体化结构,省去了电缆头连接,缩小了体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沿A-A向的波导微带转换器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1中,波导微带转换器〔1〕用螺钉紧固在金属制成的接收盒〔2〕上。接收盒〔2〕内用螺钉〔8〕固定有一块装有电路元器件的聚四氟乙烯复铜印刷电路板〔3〕,盒盖〔6〕用螺钉〔7〕紧固在接受盒〔2〕上,接收盒〔2〕内壁装有一个密封橡皮圈〔5〕,起密封防水作用。而接收盒〔2〕和盒盖〔6〕既有封存电路元器件的作用,又有屏蔽的功能。
在印刷电路板〔3〕上安装有低噪声放大器、微带形式的带阻滤波器、本机振荡器、微带形式的3db定向耦合二极管平衡混频器等元器件。其中仅对本机振荡器加有屏蔽罩〔4〕。
上述电路中的微带线〔9〕均是在印刷电路板上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
电缆头〔10〕为本实用新型中频输出端,将信号馈送给室内接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水凉垫
- 下一篇:机械立窑卸料器的新型传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