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无效
| 申请号: | 86108694.5 | 申请日: | 1986-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4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段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圣义 |
| 主分类号: | G10D11/00 | 分类号: | G10D11/00;G10D1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晓明,袁会庆 |
| 地址: | 上海市建国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置换 双系统 手风琴 | ||
1、一种用于演奏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具有风箱(58)和左、右共鸣箱(52,5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共鸣箱(52、50)可以是带有键钮(62)的左共鸣箱(52)和带有键盘(60)的右共鸣箱(50),或是带有键盘(60)的左共鸣箱(52)和带有键钮(62)的右共鸣箱(50),或是带有键钮(62)的左共鸣箱(52)和带有键钮(62)的右共鸣箱(50),或是带有键盘(60)的左共鸣箱(52)和带有键盘(60)的右共鸣箱(50),在所述的左、右共鸣箱(52、50)与风箱(58)之间连接部分(56)中一个侧边处用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榫接结构来联接,而在与上述侧边处相对的另一侧边处用一个或多个可锁定的连接结构来联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榫接结构包括榫眼(2)和榫头(4),榫眼(2)位于紧贴塑料嵌边(3)边沿外的风箱背板(1),榫头(4)则处于共鸣箱背板(5)的端头,榫眼(2)和榫头(4)之间的结合是可拆卸的。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包括工字形按钮(6)、定位圈(7)、锁定块(9)和弹簧(11),弹簧(11)的底圈紧嵌于风箱背板(1)上的凹坑(10)的底部,锁定块(9)安置于弹簧(11)的上端并可随其上下跳动,定位圈(7)紧嵌于共鸣箱背板(5)上的阶梯形孔洞(8)的小孔中,工字形按钮(6)的直柄部可在定位圈(7)的内孔中自由滑动。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或锁定的连接结构包括工字形按钮(6)、定位圈(7)和弯角簧片(12),弯角簧片(12)长端的尾端固定于共鸣箱背板(5)上,短端的伸出部位处具有一个槽口(13),所述槽口(13)可钩套于风箱背板(1)端头的凸边(14),上所述定位圈(7)紧嵌于共鸣箱背板(5)上的阶梯形孔洞(8)的小孔中,工字形按钮(6)的直柄部可在定位圈(7)的内孔中自由滑动。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包括弯角件(17)和(21)、扳手(18)、蝶簧(19)、螺母(20)和螺钉(22),所述弯角件(21)用螺钉(22)固定于风箱背板(1)上的梯形凹坑(16)中的一侧,另一弯角件(17)则靠蝶簧(19)和螺母(20)固定于板手(18)的下端,所述扳手(18)的轴芯部可在紧嵌于共鸣箱背板(5)上的定位圈(7)的内孔中自由转动。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包括搭扣(23)、搭手(32)、套筒(30)、压簧(31)和安装板(28),所述搭扣(23)通过安装孔(24)固定于风箱背板(1)上,所述搭手(32)通过压簧(31)与套筒(30)联接组成搭攀,并通过套筒(30)绕装在共鸣箱背板(5)上的安装板(28)自由回转。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包括簧片(37)、弹性盖板(36)、揿杆(35)、定位圈(7)和螺钉(33),所述簧片(37)的尾端用螺钉(33)固定于风箱背板(1),簧片(37)上的凸端(38)与共鸣箱背板(5)上的凹坑(34)相扣,所述揿杆(35)可在紧嵌于共鸣箱背板(5)上的定位圈(7)的内孔中自由滑动,揿杆(35)的下端则被安装于共鸣箱背板(5)上的弹性盖板(36)托住。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是一带有两个内凸边(40)的并具有弹性的“Π”形嵌祭(39),所述两个内凸边(40)分另嵌入风箱背板(1)和共鸣箱背板(5)的凹槽内。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置换的双系统手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锁定的连接结构是一工字形滑块(41),所述滑块(41)的直柄部可在共鸣箱背板(5)上的长槽(42)内沿动,在风箱背板(1)上相应位置处有开口长槽(43),所述长槽(42)和(43)的槽宽与滑块(41)的直柄部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圣义,未经段圣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6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照相的新型记录片
- 下一篇:杀虫醚类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