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二氧化锰原电池电解液快速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6101968.7 | 申请日: | 198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43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三;张翠芬;褚德威;韩玉华;刘喜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喜信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锰 原电池 电解液 快速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是一种原电池制造工艺,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外、锌-二氧化锰电池的电解液净化处理工艺均为:配液→在反应釜中与锌片煮沸(20~40小时)→自然冷却、浸泡锌片、使杂质与锌片发生置换反应(7天-20天)→分离。以除去氯化铵、氯化锌中微量的铁、铜、铅等重金属杂质。整个处理过程时间长,消耗能量多,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大与电解液处理时间长而影响资金周转等。
极少数厂采用电解液与锌粉搅拌处理工艺,但温度要求在60℃,时间将近两天,所处理的电解液只有高氯化锌型锌-二氧化锰电池所用的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处理时间,降低能量消耗,减少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同时提高电解液处理的质量、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1、采用二步处理工艺,首先对电解液中的杂质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分离,再进行一次还原处理。
2、选用比表面积大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采用搅拌或强制流动,提高反应面积,提高扩散传质的速度。
氧化剂选用MnO2粉,还原剂选用40-200目的锌粉。
3、二步处理的反应器、视车间原始条件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以及有搅拌器的反应器。
4、处理时间:4~6小时,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
5、处理温度:30~35℃,不需煮沸,节省能源。
6、设备主要采用PVC塑料制造,造价便宜,占地面积小。
一般电池厂均有能力实施。
工艺过程范例:
例1、22°Be内电液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原料ZnCl2NH4Cl→配液→第一步反应器氧化处理(30℃)→过滤分离→第二步反应器还原处理→分离→循环槽、检验→成品槽。
处理时间:4小时
处理温度:30℃
结果:比色法分析Fe<0.1PPm
Zn片腐蚀试验,75℃浸泡14小时表面不发黑,
无蚀点。结果优于老工艺处理的电解液。
以本发明的处理工艺处理的电解液与一般老工艺处理的电解液相比,纯度有明显的提高,见下表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杂质含量PPm Fe Cu Pb Mn
本工艺处理4小时 <0.1 0.06 0.2 3.35
某厂老工艺处理30天 0.3 0.06 0.4 7.10
采取本发明的净化处理工艺,将使处理过的电解液纯度明显提高,降低了对锌片的腐蚀,对于降低电池自放电,提高贮存寿命,改善电池性能有重大意义。采取本发明的工艺处理电解液将大大缩短处理时间,由12~30天缩短为4~6小时;常温处理将节省能量消耗;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都将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喜信,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喜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辐射温度传感器用的硅探测器筛选方法
- 下一篇:介电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