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飞蝶枪无效
| 申请号: | 86100697 | 申请日: | 1986-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69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良 | 
| 主分类号: | F41B15/00 | 分类号: | F41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北京市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蝶枪 | ||
本发明的用途在于军事和体育两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会达到普通枪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做为一种新的武器和体育器械,有它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新颖性在于飞射出的子弹可以走倾斜曲线,趣味性在于很不容易掌握曲线射击的准确性。
普通子弹在飞行时是直线飞行,只要三点构成一线把握得好,枪的精度又高,就能很容易地射中目标,然而本枪是采用飞蝶式子弹,以下简称蝶弹,我们都知道,前几年时兴起来的塑料飞盘在水平飞行时很稳,当倾斜一个角度时,它就会按这个角度飞行出一条横向弧线,本枪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
做为军事用,蝶弹采用中心厚四周薄为利刃的形式,这样在袭击躲在隐蔽物后面的敌人时,不用很重的一击就可造成较大的伤害。
用于体育,则采用线轴式蝶弹,
蝶弹在飞行中是由两种运动方式合成的,首先它水平自身旋转,其次是直线匀速运动,两种运动的合成,导至蝶弹呈弧线飞行。若俯视蝶弹的飞行状况,就可以看出它的特性,假如蝶弹向前直线飞行时顺时针旋转,则左边由于是由后向前转,至使相对于右边由前向后转的阻力就要大些,这样由于两侧的空气阻力不均匀,使得蝶弹要向左偏离原预定直线,呈一弧线飞行。
图1是基本结构图。为了实现蝶弹的特殊飞行方式,本枪由几个主要部分构成,既:枪管(18);送弹机构;减速器(3);空包弹匣(21);蝶弹仓(19);旋转块(6);撞击机构;枪机(22);供电电源(23)和枪体等。
枪管(18)位于枪身的最前端上部,呈扁长方形,正好容一枚蝶弹通过。在枪管下端是减速器(8),图中用弹簧示意。在减速器(3)后边,两侧各有一个挤压轮(8)。旋转块(6)内部有一可联动的套管,上部露出部分是带锥度的圆台形轴芯,中间开有一道细缝,缝的中间部位有一对配重块,为的是轴芯转起来后,利用惯性卡住蝶弹一同转。轴芯可向下移动,移动的方式是靠其两侧的凸起内压实现的,在实际发射时,是通过挤压轮(8)实现的。旋转块(6)中轴芯的同轴底部套管是固定的,但可转动。轴芯的联接使用内外六角的方式。底面有齿,与下面的可降电动机(11)相联,电动机(11)的降下由扳机(22)上连接的推杆(37)控制。在空包弹被击发前完成这个动作。蝶弹和空包弹的装填动作比较复杂。在这里使用枪栓(4)的一个往返动作一次完成。枪栓(4)与摩擦底盘(27)和半齿轮(2)连为一体,与送弹臂(10)通过摩擦底盘(27)进行间歇性摩擦联动。拉动枪栓(4)时,送弹臂(10)暂时不动,向上带着一枚蝶弹抬起,这时再随着摩擦底盘(27)的转动一起转,当其到达旋转块(6)的轴芯上方时,停止转动,在摩擦底盘(27)的继续转动下,送弹臂(10)降下将蝶弹套入轴芯。再推回枪栓(4)时送弹臂重复上,转,下三个动作,到达蝶弹仓(19)上部。这套动作的实现方式是,在摩擦底盘(27)上有三只凸起部分及摩擦片和阻控部分。
与此同时,半齿轮(2)完成带动齿条(9)一个往返动作。在齿条(9)的下方有一凸出滑块卡在键槽轮(1)的键槽里,如图2所示。其中图3是键槽辊(1)的平面展开图,滑块的一个往返使键槽辊(1)的展开面前进1/4,也就是旋转90°角。在键槽辊(1)的顶端固定一个齿轮(26),用链条传动,使送弹辊(12)也转动90°角。在本枪中,采用的活动弹膛的方式,也就是利用两个送弹辊(12)之间的空腔构成枪膛,下送弹辊为主动辊,在两送弹辊的接触面上是摩擦齿,每隔90°角一个半空腔,二者合为一个容纳子弹的枪膛。弹匣(21)中的空包弹是从枪的左侧,既主动辊左侧的半空腔部送入的,它的尾部有一个可卡住空包弹尾部的碰珠。在空包弹与旋转块(6)之间,有一火道(17),空包弹的爆发力量从这里传送给旋转块(6),使其向前冲击。为了保证能量的充分利用,在旋转块(6)至挤压轮(8)之间,尽可能地采用封闭式或滑动封闭式,在击发结构上,采取类似于自动步枪上膛的方式。火药爆发力泄掉前,利用侧道中的回力杆(31)将被打开闭锁机构的击发体(32)带动撞针器(36),送至待击发态,击发体(32)上的勾子(34)将空弹壳勾出,又返回送弹辊后面被闭锁,图中(23)是给电动机提供电源的电池或其他电源设备,(28)是针状电动机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良,未经王庆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软管细流灌溉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