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家用除氟净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85204096 | 申请日: | 1985-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0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赐承;张小平;关祥付;李跃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安国,朱盛华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净水器 | ||
本发明是一家用小型净水器,特别是一种家用除氟净水器。
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水含氟量较高,长期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水,会引起慢性氟中毒,造成氟斑牙,氟骨症等病症,严重危害这些地区的人民健康。且目前医治这类疾病尚无有效疗法,只有从根本上改水降氟,使含氟量达到饮用水含氟标准(0.5~1.0mg/l)才能加以防止。
近几年来采取了一些除氟净水法,其中化学去氟需加化学絮凝剂,不仅投加量大,而且增加了水中钾,硫酸盐,氯化物等的含量,使水质味道变差,效果不理想。此种方法还只适用于有人管理的自来水厂。用活性氧化铝,骨碳、树酯等吸附的方法,效果虽好,但吸附容量有限,需要再生活化工序,要用多种化学试剂,不适合家用。我们以前发明的家用小型净水器。(申请号85202203),虽能供家用,但它只能用于非化学污染水质。
本发明是适用于含氟水地区的家用小型除氟净水器。它是采用电絮凝除氟,过滤吸附除去沉淀物以达到饮用水的含氟标准(<1.0mg/L)。该净水器可以挂在缸(或桶、罐)外,也可直接接在水龙头上使用。一个外形直径126毫米,高300毫米的除氟净水器,当原水含氟<10mg/L,流量10L/hr——25L/hr,电源电压为2-15伏,电流密度1.0-8.0滤料为活性炭,投铝量F/Al=1/3-1/10时,每天工作4-8小时,即可供8口之家饮用。本装置亦可根据需要,可以放大或缩小。
图1为净水器外观图,形状象个保温瓶。
图2为净水器结构图。
参照图2,净水器壳体用无毒塑料制成。电解槽(1)由槽体(7),极板(13),电源组成。电源为一恒流源,随电极铝板电解,两极之间距离增加而保持电流密度不变,正负电极能定时自动倒换,以防止纯化、槽内铝板(13)选用食用铝板,铝板可以任意插换,可根据各地含氟量大小自由选择其插入数目。平时还可更换清洗,过滤罐体(8)内装粒状活性炭或均质沙层和无烟煤(16),以截留絮凝物和吸附少量铝及水中有害成分。上下用孔板(9),卡环(11)隔开,罐体(8)与上盖(3)、下盖(12)连接。电解槽(1)由上体(6)和下体(7)用螺扣连接。便于拆开。更换铝片,电解槽(1)用螺帽(4)和O型密封圈(5)丁字型接头(19)封死,丁字型接头(19)用螺帽(4)和O型密封圈(5)与罐体连成一体。接头处用橡皮圈(5)压封,防止漏水。含氟水由电解槽下嘴(14)进入向上,通过铝板之间电解,产生铝的氢氧化物絮体吸附水中的氟。然后流入过滤器上盖(3),通过孔板(9)流入罐体(8)。经活性炭(16)吸附截留絮凝物向下流动,通过罐体下孔板(9),在下盖(12)集存,流出得到合乎含氟标准的净水。
净化一定时间后,水量会减小或不出水,此时可封死电解槽下嘴(14),打开上盖(3)的气孔(18),用含氟水或其它干净水自下而上冲洗罐内活性炭,白色含絮水从上盖气孔(18)流出,直到无白色水出现止,就可再用。活性炭(16)在罐体中用上下孔板(9)隔开,孔板用卡环(11)卡死,冲洗时,滤料不会流失。
恒流源电路采用集成稳压块7805构成,电路工作时,7805输出电压在R1上为恒定值+5伏,因此流经负载上的电流随负载的阻抗变化而改变、以保持电流恒定。图3为恒流源电路图
自动倒向电路由时基集成块LMSSS组成方波发生器,其方波输出,由三极管BG1、BG2来导通与截止,由于R1>>R2,则方波高电平,低电平各占1/2周期。当方波输出为高电平时,BG1BG2导通,继电器得电,常开触点吸合。常用触点释放,输出电流通过继电器触点改变电流方向。若方波输出为低电平时,BG1、BG2截止,继电器失电,常开触点释放,常闭触点吸合,输出电流通过继电器触点恢复到原来的电流方向,从而实现电流方向自动切换。图4为自动倒向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