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方坯连铸机液压摆式飞剪无效
| 申请号: | 85200896 | 申请日: | 198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08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友人 | 
| 主分类号: | B22D11/126 | 分类号: | B22D11/126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怡 |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方坯连铸机 液压 摆式 | ||
小方坯连铸液压摆式飞剪。
一般用作小方坯连铸机摆式飞剪的传动系统是西德曼内斯曼一德马克公司制造的大型尼曼蜗轮蜗杆,此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大,传动的功率大,能在连铸机流与流之间的距离很小的情况下,获得大的剪切力,但由于尼曼蜗轮蜗杆的重量大,制造技术要求很高,因而价格昂贵,并且还由于小方坯连铸机流与流之间的距离很窄,只有900mm,而尼曼蜗轮付体积大,使得下刀座左右摆体上的滑动轴承只能做得很窄(长径比为0.19),造成此滑动轴承的载荷很大,常常是在最大许用(PV)值下工作。这就要求此滑动轴承必须有非常好的润滑条件,稍有不当,就会烧坏轴承。而且用尼曼蜗轮蜗杆传动的小方坯连铸机摆式飞剪的剪体结构复杂,要更换烧坏的滑动轴承和修理大型偏心轴都相当困难。本实用新型提出用液压传动代替尼曼蜗轮蜗杆传动,就消除了以上弊病。
本实用新型是在尼曼蜗轮蜗杆传动的小方坯连铸机摆式飞剪基本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液压传动来代替大型尼曼蜗轮蜗杆传动,使得投资降低,修理或更换易损件周期大大缩短,并且剪切质量与原来无异。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小方坯连铸机摆式飞剪的机架和基础不变、左右斜块装置等不变的情况下,省去了大型尼曼蜗轮付、大型偏心轴、飞轮、气动离合器和控制器等较昂贵的零部件,省去了整个气路系统、稀油润滑系统以及干油润滑系统的大部份,而增加了一个特殊设计的剪体和使此剪体动作的液压控制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三流液压摆式飞剪的正面图。
图2是三流液压摆式飞剪的侧面图。
图3是剪体的正面图。
图4是剪体的左视图。
图5是图3中C-C剖面的断面图。
图6是图3中A-A剖面的断面图。
图7是图3中B-B剖面的断面图。
图8是液压缸图。
图9是液压摆式飞剪的液压控制系统图。
图1和图2是三流液压摆式飞剪,它包括剪体(1)。剪体是主要的剪切机构,它支撑在机架(2)上,平衡装置(9)、(10)以及斜块装置(7)、(8)、(11)是用来保证剪体前后摆动轨迹的,导板(6)为铸坯导向。装有刀刃的上下刀座(16)、(18)的行程由光电行程控制器(3)、(4)控制。隔热板(5)用以隔绝铸坯的辐射热,使液压缸(15)保持在较低温度下工作。
图3和图4是剪体的部件图,整个剪体由其中的吊挂装置(13)和横轴(12)支撑在机架(2)上,液压缸(15)带动上刀座(16)、下刀座(18)相对运动,进行剪切。剪切时,左右摆体(21)、(17)连接下刀座(18)与横梁(14)组成框架、摆体(21)、(17)上的辊子(19)与固定在液压缸(15)外壳上的共摆装置(22)一起沿斜块装置(7)、(8)、(11)予先调好的轨迹作前后摆动。
图5是上刀座沿图3中C-C剖面的断面图。上刀座(16)可以通冷却水冷却,以降低上刀座以及上、下刀座间的滑板(20)的温度。改善其润滑条件,提高滑板的寿命。
图6、图7分别表示了图3中A-A、B-B两个剖面的断面结构。
图8表示液压缸。液压缸(15)分为上、下两部份,中间用隔板(25)分隔开来,上部由柱塞(23)组成柱塞缸,下部由活塞(24)组成活塞缸,两缸直径相同,直径的取值范围应与小方坯连铸机流与流之间的距离相适应,本实用新型认为采取φ400毫米为最佳。液压缸(15)的上缸行程一般为170mm,下缸行程一般为50mm。
图9是液压控制系统图。采用了锥阀作为系统的控制阀,并用了泵-蓄能器供油系统,此液压系统按系统动作程序表进行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友人,未经王友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