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黄金回收工艺过程无效
| 申请号: | 85109224 | 申请日: | 1985-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9224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S·库特;琼·R·特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麦斯塔克矿山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1/08 | 分类号: | C22B11/08;C25C1/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罗英铭,陈季壮 |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金 回收 工艺 过程 | ||
本发明涉及从难熔矿石中回收黄金,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矿石加压氧化,然后用氰化和矿浆中碳吸附的方法从氰化矿浆中分离出黄金。实践中该方法在氰化反应之前,加压氧化时除去重金属。这些重金属能够引起过量氰化的氰化剂消耗。
按常规方法,黄金是从含金矿中用氰盐-典型的是氰化钠氰化反应回收。这种处理方法产生了氰亚金酸钠,直到黄金沉淀之前(典型的是采用锌)氰亚金酸钠都是可溶的并留在溶液中。提纯沉淀物即生产出所需要的黄金。
不幸的是,许多含金矿石(通常称之为“难熔矿石”)对传统的氰化回收方法并不适合,结果在处理过的矿石中还有过高含量的残留黄金。不少机理都是由于难熔含金原料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黄金可夹杂各种无机物,如黄铁矿、砷黄铁矿、硫酸盐以及类似的无机物中。由于这些无机物的存在,妨碍了氰化物与矿石中部分黄金起反应,并且氰化作用对这部分黄金溶解作用。含有大量碳质物质的金矿石也有抗氰化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黄金与碳质物质化学上结合,而不再与氰离子反应。另外,氰亚金酸离子在氰化时可被吸收到碳质物质中,妨碍了从矿石中分离出来。第三种难熔机理产生在粘土矿中,氰化步骤中释放的氰亚金酸钠被粘土吸附。这种粘土吸附妨碍了从处理的矿泥浆中最终分离出氰亚金酸离子。
已经提出过多种预处理工艺,使在氰化反应前就从难熔矿中释放出黄金。采用在原位电解盐水得到的氯气或次氯酸钠以进行化学氧化碳质矿石的方法已有介绍。“氧化系统的研究-为了改进从碳质原料中回收黄金”(Scheiner et al.Investigation of Oxidation Systems for Improuing Gld Recovery from Carbonaceous Materials”),采矿局技术进展报告(重金属计划),内务局,1968.7(Bureau of Mines Technical Progress Report(Heavy Metals Program),Department of Interior,July1968.)。美国专利号2,777,764 Hedley et al。介绍了加压氧化工艺过程以释放出夹杂在矿石硫化物中的黄金。该方法包括在非碱性氧化介质中加压和在高温下预处理矿石。也可见于美国专利号3,316,059和4,004,991,其中涉及到锌和铁矿石的酸性氧化。美国专利号4,289,532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氰化黄金回收技术,其中金矿被氧化后,同时受到氰化作用和两级或多级的逆流颗粒活性碳的吸附作用。
矿浆中碳吸收的工艺过程对于从粉碎流程中获得的经过充分粉碎的矿石中回收黄金,已经采用了一定时间。见于e.g. Hall(1974)World Min.27:44-49和Davidson et al(1979)J.S.Afr.Inst.Min.Metall.79:281-297。
本发明通过矿石加压氧化,然后氰化和典型的矿浆中碳吸收的回收方法的新型组合,提供从难熔金矿中改进的回收黄金工艺。可以看到,经过加压氧化的金矿石粉碎成非常精细的氧化矿浆。虽然在这样精细的氧化矿浆中的黄金能够从矿石封闭和碳质物质吸附中释放出来,但加压氧化的矿浆对于传统的回收技术,例如氰化后用锌沉淀的方法回收,具有抵抗作用。采用矿浆中碳吸附回收技术大大地促进了从这些加压氧化矿浆中最终回收黄金。为了使组合的加压氧化和矿浆中碳中碳吸附回收方法更实用和经济,现已发现,在氰化反应之前,必须除去释放到加压氧化矿浆中的重金属和硫酸盐。这些重金属和硫酸盐很明显地氰化,并减小了有效氰化离子的数量,除非除去它们,否则将大大地增加了总的氰化剂的消耗。虽然期望重金属和硫化物的氧化能够减小其与氰离子起反应的活性,但并非如此。已经发现,在处理特定的硫化物矿石时,由于分离氧化了的重金属和硫酸盐可使氰化剂用量减少达2/3之多。在较大的处理设备中,这种减少每年即可节约数十万美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麦斯塔克矿山公司,未经霍麦斯塔克矿山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