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2320868672.9 | 申请日: | 202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84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冯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征达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李焕焕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助力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其四周侧端面均为弧形面向中部汇聚,所述鞍座本体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体中部具有凹陷部,以让鞍座本体前端、中部、后端之间的形状近似于波浪线符号。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鞍座前端尖突结构和侧端倒角过小而挤压、摩擦骑行者会阴部的问题,通过将鞍座本体的四周侧端面设为弧形面结构,能够避免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因挤压、摩擦会阴部造成不适感和损伤的问题,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鞍座。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的日渐拥堵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喜欢在出行时选择电动助力车骑行。
但是,传统的电动助力车座垫前端均设计为尖突状的结构,且侧端倒角过小对骑行者(尤其是男性)极不友好,长时间骑行过程中会对会阴部造成挤压和摩擦,不但影响骑行的舒适性,而且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骑行舒适度的电动助力车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助力车鞍座,包括:
鞍座本体,其四周侧端面均为弧形面向中部汇聚,所述鞍座本体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体中部具有凹陷部,以让鞍座本体前端、中部、后端之间的形状近似于波浪线符号。
可选地,所述鞍座本体前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径,以让鞍座本体前端的弧形面凸出长度大于后端弧形面的凸出长度。
可选地,所述鞍座本体两相对侧端的弧形面曲率相等,且均大于鞍座本体前端、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鞍座本体弧形面的曲率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取消了传统鞍座前端尖突结构和侧端倒角过小而挤压、摩擦骑行者会阴部的问题,通过将鞍座本体的四周侧端面设为弧形面结构,能够避免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因挤压、摩擦会阴部造成不适感和损伤的问题,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鞍座本体;11、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参照图1-2所示,一种电动助力车鞍座,包括:
鞍座本体1,其四周侧端面均为弧形面向中部汇聚,所述鞍座本体1前端的弧形面在高度方向上低于后端的弧形面,且所述鞍座本体1中部具有凹陷部11,以让鞍座本体1前端、中部、后端之间的形状近似于波浪线符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助力车鞍座,采用以上结构,取消了传统鞍座前端尖突结构和侧端倒角过小而挤压、摩擦骑行者会阴部的问题,通过将鞍座本体1的四周侧端面设为弧形面结构,能够避免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因挤压、摩擦会阴部造成不适感和损伤的问题,提高骑行的舒适性。凹陷部11的设置则可以避免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股部滑移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鞍座本体1前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后端弧形面的曲率半径,以让鞍座本体1前端的弧形面凸出长度大于后端弧形面的凸出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征达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征达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868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段预制单箱单室变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结构
- 下一篇:展翅扇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