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20803582.1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7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58;H01M50/249;H01M50/233;H01M50/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金伶俐 |
地址: | 314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电池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端板本体内部镂空,端板本体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第一加强筋包括偏离第一加强筋两端连线的减弱部,接触面受到沿着第一方向的压力时能够挤压第一加强筋,以使减弱部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形变;第一方向为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该模组端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整体重量轻便,还能够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池包重量约占整车总重20-30%,也是整车生产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之一,在等速行驶工况下,电动汽车自重降低10%,可使整车增加10%左右的续驶里程。从电池包的角度来看,由于电芯材料组分和尺寸上的限制较大,所以想要减重就只能从电池包的结构上下手,箱体轻量化和模组紧凑化成为了当下新能源车企研究的重点方向。
模组端板是用于组成承载电池模组框架的部件之一,现有的模组端板多为压铸端板,采用钢带或者焊接方式与电芯组组装成电池模组。这种模组端板在使用时,由于其重量较重,不利于电池模组的减重;并且,模组端板的整体刚度较高,在内部电芯组的电芯发生膨胀时,无法吸收电芯的膨胀力,造成电芯内部压力持续升高,对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造成危险。
因此,继续提供一种新型的模组端板,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整体重量轻便,还能够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上述端板本体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上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上述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上述第一加强筋包括偏离上述第一加强筋两端连线的减弱部;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减弱部包括互相连接且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减弱部设置有多个,多个上述减弱部首尾依次相连,上述第一部和上述第二部依次交替设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端板本体内还开设有沿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空腔分隔的第二空腔,上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上述第二加强筋刚度大于上述第一加强筋。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于上述接触面。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端板本体沿上述第一方向且远离上述电芯组的一端的安装面开设有若干个吊装孔。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电芯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上述端板本体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用于抵接电芯组的上述接触面,多个上述第一空腔设于上述端板本体内靠近上述接触面的一侧,上述第二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述第一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二方向。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加强筋设置有偶数个,偶数个上述第一加强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模组端板。该电池模组在使用上述模组端板时,整体重量得到减轻,并且能够吸收内部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子设备重量更轻,续航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使用安全性更高。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803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