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闻香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2320766166.9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0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川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谢辉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闻香 茶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闻香茶壶,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壶身、固定在壶身上用于聚香的壶颈和壶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壶颈与壶身相接的位置固定有用于阻挡茶叶的茶叶挡板;在所述茶叶挡板一侧留有用于将茶叶倒出及香味散发的香气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闻香茶壶。
背景技术
品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品茶过程中通常用到茶壶、茶杯、盖碗、公道杯等工具;传统的泡茶是将茶叶放置在盖碗中进行冲泡,冲泡结束后将盖碗端起或者将盖碗盖拿起进行闻香,其茶叶的香味无法聚集。在现有的茶壶中需要将茶叶放置在茶壶中,倒出茶水至闻香杯中再倒去茶水后进行闻香,多次操作会使温度迅速下降,会影响香味流失变快,无法达到茶香的馥郁。在现有的茶壶中需要将茶叶放置在茶壶中,再用滤网过滤,茶水容易在滤网上形成水膜,茶叶的香味被滤网上的水膜阻隔,会影响香味的传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闻香茶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闻香茶壶,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壶身、固定在壶身上用于聚香的壶颈和壶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壶颈与壶身相接的位置固定有用于阻挡茶叶的茶叶挡板;在所述茶叶挡板一侧留有用于将茶叶倒出及香味散发的香气通道。
进一步,在所述茶叶挡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使茶叶香气穿过的透香孔。
进一步,在所述壶身上固定有用于防烫的防烫凸起。
进一步,所述壶身与壶颈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所述壶身与壶颈的材料为玻璃。
进一步,所述壶身与壶颈的材料为白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闻香茶壶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茶叶倒入壶身中,再将热水冲入壶身中盖过茶叶2秒后倒去茶水,湿润后的茶叶在壶径的作用下将香气聚集,通过香气通道,并从壶口散发出来,更便于对茶叶香气进行品鉴;
在所述壶颈与壶身相接的位置固定有用于阻挡茶叶的茶叶挡板,在所述茶叶挡板一侧留有用于将茶叶倒出及香味散发的香气通道;在进行倒水的时候茶叶挡板可以将茶叶阻挡,避免茶叶倒出,同时香气通过香气通道溢出;从而避免水膜的形成,可以避免滤网影阻挡茶叶香气传播;
在壶颈的作用下将壶口缩小,将香气聚集,同时见面,减慢了热气的流失,可以使水温下降速度减缓,从而使香味流失变慢;
当将茶叶倒出时将茶叶从香气通道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闻香茶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闻香茶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闻香茶壶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底座;2、壶身;3、壶颈;4、壶口;5、茶叶挡板;6、香气通道;7、透香孔;8、防烫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闻香茶壶,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壶身2、固定在壶身2上用于聚香的壶颈3和壶口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壶颈3与壶身2相接的位置固定有用于阻挡茶叶的茶叶挡板5;在所述茶叶挡板5一侧留有用于将茶叶倒出及香味散发的香气通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川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川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766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块沟道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冷外机和空调外机的智能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