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有效
申请号: | 202320763880.2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温寿辉;黄川东;张仲瑞;赵晓敏;曹绍林;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梁继猛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晶 弹性体 材料 刚度 列车 轨道 橡胶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属于减振橡胶垫技术领域,包括减振橡胶垫本体,减振橡胶垫本体由减振层、上层LCE材料层、碳纤维加热层、下层LCE材料层和防潮结构组成,减振层、上层LCE材料层、碳纤维加热层、下层LCE材料层和防潮结构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减振层为橡胶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LCE材料层能够增强减振性能和强度,通过将碳纤维加热层对LCE材料层进行加热,LCE材料层受热后会发生收缩且稳定性相较于其他材料更好,因此在有周边约束的情况下,整个减振垫的刚度就会产生变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的不同能够产生不同的变形刚度,从而实现了该列车轨道减振垫橡胶垫的刚度可预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属于减振橡胶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设施逐日丰富完善。公路、铁路、施工、动力机器等各种振源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环境振动,这些振动不仅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产生影响,更会对设有对振动要求十分严格的精密仪器及设备的某些高科技实验室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甚至危害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度仪器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对防微振要求日益增高,振动的幅值要求已经达到纳米级,振动速度的要求也已经达到微米/秒的级别,衡量振动的标准也日趋复杂,这使得人们对微振动控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减振垫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在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中的钢轨和轨枕之间通常采用弹性垫板吸收振动能量,起到一定的降噪和减振的作用,而随着轨道的高速化、精密化以及周边建筑物对于振动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弹性垫板难以满足要求。尽管已经有减振橡胶垫投入使用,但由于刚度的不可控使得在实际工程运用中依然出现很多问题,造成不便,因此现在需要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通过使用LCE材料层能够增强减振性能和强度,通过将碳纤维加热层对LCE材料层进行加热,LCE材料层受热后会发生收缩且稳定性相较于其他材料更好,因此在有周边约束的情况下,整个减振垫的刚度就会产生变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的不同能够产生不同的变形刚度,从而实现了该列车轨道减振垫橡胶垫的刚度可预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刚度可预列车轨道减振橡胶垫,包括减振橡胶垫本体,所述减振橡胶垫本体由减振层、上层LCE材料层、碳纤维加热层、下层LCE材料层和防潮结构组成,所述减振层、所述上层LCE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加热层、所述下层LCE材料层和所述防潮结构由上而下依次设置。
优选的,为了提高减振效果,所述减振层为橡胶材料,所述减振层顶部为磨砂层。
优选的,为了保证结构稳定平滑,所述减振层、所述上层LCE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加热层、所述下层LCE材料层和所述防潮结构的上表面面积均相同。
优选的,为了起到良好的防潮效果,所述防潮结构包括防潮层和防潮垫,所述防潮垫设置在所述防潮层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LCE材料层能够增强减振性能和强度,通过将碳纤维加热层对LCE材料层进行加热,LCE材料层受热后会发生收缩且稳定性相较于其他材料更好,因此在有周边约束的情况下,整个减振垫的刚度就会产生变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的不同能够产生不同的变形刚度,从而实现了该列车轨道减振垫橡胶垫的刚度可预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763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