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低温再热器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748216.0 | 申请日: | 202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增雷;郭万才;张春;马宇;褚卫明;朱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3/00 | 分类号: | F22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低温 再热器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锅炉低温再热器支撑结构,包括弧形垫板、支撑块;所述弧形垫板与低温再热器的弯管固定,所述支撑块与弧形板固定。弧形垫板焊接在弯上,支撑块焊接在弧形垫板上,这样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造成的热应力以及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的晃动引起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弧形垫板上,弧形垫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了低温再热器受到的的热应力和机械力,避免了低温再热器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被拉裂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锅炉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锅炉低温再热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汽包自然循环、单炉膛、平衡通风、汽冷式旋风分离器、露天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尾部竖井为前后双烟道结构。烟道上部由膜式包墙过热器组成,中间包墙将尾部竖井烟道一分为二。前烟道和后烟道分别布置了多组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蛇形弯管支撑板直接焊接在蛇形弯管处,锅炉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低温再热器频繁轻微晃动,产生应力疲劳,低温再热器外蛇形弯管处壁厚较薄,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导致弯管焊接处出现贯穿性裂纹。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热膨胀
锅炉长期启、停炉及变负荷运行,低温再热器蛇形管屏受热面热胀冷缩,当蛇形管受热面热膨胀位移量与尾部包墙受热面热膨胀位移量差值较大情况下,容易造成蛇形管受热面在弯头支撑块部位应力集中,低温再热器薄壁管产生拉裂等问题。
2)尾部烟道振动
锅炉尾部受热面蛇形管排都是采用卡块支座固定在后竖井烟道管屏上的,为了保证卡块支座在现场安装时可以卡入卡块,支座都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尾部烟道的烟气在锅炉燃烧和负荷的波动影响变化下,对管屏的冲击变化是必然存在的,这样管屏产生一定幅度的机械振动是不可避免的,锅炉长期运行后,管排的频繁振动使固定块处管排焊缝产生疲劳裂纹。
通过对低温再热器蛇形弯管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结合尾部受热面第一排管道敷设有护瓦,起防磨作用,遂提出在低温再热器蛇形弯管处加装弧形护瓦,将护瓦两头和中间位置通过断点焊接的方式与低温再热器蛇形弯管连接固定,再将支撑板焊接在弧形护瓦上,低温再热器通过弧形护瓦上的支撑板坐在中隔墙上的支撑板上,减小低温再热器蛇形弯管与支撑板的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降低低温再热器弯管的损坏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锅炉低温再热器支撑结构,包括弧形垫板、支撑块;所述弧形垫板与低温再热器的弯管固定,所述支撑块与弧形板固定。
弧形垫板焊接在弯上,支撑块焊接在弧形垫板上,这样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造成的热应力以及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的晃动引起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弧形垫板上,弧形垫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了低温再热器受到的的热应力和机械力,避免了低温再热器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被拉裂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板的两端与弯管满焊,两侧与弯管分段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板与弯管材质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板的长度大于支撑块的焊接面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板两侧位于弯管中线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与弧形垫板居中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弧形垫板焊接在弯上,支撑块焊接在弧形垫板上,这样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造成的热应力以及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的晃动引起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弧形垫板上,弧形垫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了低温再热器受到的的热应力和机械力,避免了低温再热器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被拉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748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平摊式洗晾一体洗衣机
- 下一篇:高潜水位矿区用固定监测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