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724536.2 | 申请日: | 2023-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80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琳;车文庆;姚志国;张敦宝;梁俊雄;李鸿波;彭勃;张煜;樊则飞;高洪辉;李万雄;赵伟;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程相桂;陈左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中墩柱 多层 框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包括中间共用墩柱、左门架墩一层墩柱、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右门架墩一层墩柱、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左门架墩一层墩柱和右门架墩一层墩柱分别布置在中间共用墩柱的左右两侧;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左门架墩一层墩柱的上方;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右门架墩一层墩柱的上方;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与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不同高。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左右两侧不同高度桥梁跨越要求,使立交桥布置中减小桥梁跨度,桥跨布置更合理,有效减少墩柱所占空间,使结构受力更加明确,适应性更强,节省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桥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
背景技术
高架桥快速路可有效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高架桥快速路将车辆从空间上分隔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在某些比较重要的交叉路口,由于不同方向的桥梁需要相互连通,将会出现多层桥梁相互交叉跨越的情况,然而交叉口空间有限,不能在需要布置桥跨位置布置桥墩,给桥梁的孔跨布置带来困难。为了解决互通交叉合理布跨的问题,因此研究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结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该问题,常规的做法是根据各个方向桥梁的布置情况,布置自己的桥墩,路线清楚,受力明确,结构简单,但由于桥下路面的布置,使得可布置桥墩的空间非常有限,多数桥墩无法设置。另一方法是采用大门架墩形式,即在桥下道路分隔带中布置桥墩,采用大横梁承载不同方向的桥梁,但由于不同方向的桥梁高不同,以及跨度不同,大门架墩一方面结构非常复杂,受力计算复杂,易产生病害,另一方面结构尺寸大,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易设置,且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在下层道路中间分隔带设置共用墩,在其他分隔带设置其他桥墩形成框架形式,并采用框架横梁进行受力转换,在框架横梁上再设置二层框架形成一种共用中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满足左右两侧不同高度桥梁跨越要求,使立交桥布置中减小桥梁跨度,桥跨布置更合理,有效减少墩柱所占空间,使结构受力更加明确,适应性更强,节省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包括中间共用墩柱、左门架墩一层墩柱、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右门架墩一层墩柱、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门架墩基础和共用墩柱基础;其中,中间共用墩柱布置在地面道路的分隔带;左门架墩一层墩柱和右门架墩一层墩柱分别布置在中间共用墩柱的左右两侧;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左门架墩一层墩柱的上方;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右门架墩一层墩柱的上方;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与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不同高。
门架墩基础与共用墩柱基础等高,中间共用墩柱固结在共用墩柱基础的上方;左门架墩一层墩柱和右门架墩一层墩柱固结在门架墩基础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还包括左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左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左侧主线桥梁体和左侧匝道桥梁体;其中,左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固结在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的上方,左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左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的上方;所述左侧主线桥梁体设置在左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之间,且设于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的上方;所述左侧匝道桥梁体设置在左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共用中墩柱的多层框架墩结构还包括右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右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右侧主线桥梁体和右侧匝道桥梁体;所述右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固结在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的上方,右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固结在右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的上方;所述右侧主线桥梁体设置在右门架墩二层转换墩柱之间,且设于右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的上方;右侧匝道桥梁体设置在右门架墩二层转换横梁 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门架墩一层墩柱设置在分隔带里面,顶端与左门架墩一层转换横梁固结形成门架连续梁结构,右侧为连续端,通过支座支撑在中间共用墩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724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弧形板结构及弧形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旅游智慧导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