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热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2320554781.3 | 申请日: | 202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肖福进;顾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9/00 | 分类号: | F16K49/00;F16K27/00;F16K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 代理人: | 应风晔 |
地址: | 3152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龙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即热水龙头,包括立柱部和悬挑部;在悬挑部的末端设置有出水嘴;相互独立的热水管和常温水管分别自即热水龙头的立柱部底部进入,经悬挑部后到达出水嘴的出口上方;在热水管通过立柱部的一段外设置有即热模块;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管、热敏测温电阻;在出水嘴内部设置有漏斗部;热水管和常温水管的末端出口均部分地伸入漏斗部的上口内,漏斗部的下口则直接连接至出水嘴的出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尤其涉及一种即热水龙头。
背景技术
厨下加热机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在销售的基本上是小厨宝储水式的加热器,这种厨房加热器虽然要可以满足对于热水的正常使用,但是小厨宝有个很多缺陷,一般小厨宝体积都比较大,并且安装位置也受一定的限制。同时小厨宝一般都为储水式加热,这样在不使用的时候,机器也会存在加热和保温的过程,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电,和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是相违背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热水龙头,包括立柱部和悬挑部;在悬挑部的末端设置有出水嘴;相互独立的热水管和常温水管分别自即热水龙头的立柱部底部进入,经悬挑部后到达出水嘴的出口上方;在热水管通过立柱部的一段外设置有即热模块;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管、热敏测温电阻;在出水嘴内部设置有漏斗部;热水管和常温水管的末端出口均部分地伸入漏斗部的上口内,漏斗部的下口则直接连接至出水嘴的出口。
进一步地,热敏测温电阻用于对热水管内热水进行温度检测,同时连接至可控硅进行控温。
进一步地,即热模块还包括防干烧保险。
进一步地,在悬挑部的上表面中段设置有触摸按钮。
进一步地,即热模块被设置为可将热水管中的热水控制在45℃、85℃和100℃。
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水龙头外观设计的前提下,将常温水与热水管路分开,同时即热模块内置于水龙头内,并通过可控硅实现出水温度的准确控温,同时减少了热量损失,可提供45℃、85℃和100℃的热水即常温水、。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水龙头的外观主视图图;
图2是图1中的即热水龙头内部结构及水路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水龙头1包括立柱部11和悬挑部12。在悬挑部12的末端设置有出水嘴8。在悬挑部12的上表面中段设置有触摸按钮9。
如图2-4所示,相互独立的热水管2和常温水管3分别自即热水龙头1的立柱部11底部进入,经悬挑部12后到达出水嘴8的出口上方。在热水管2通过立柱部11的一段外设置有即热模块。即热模块包括加热管6、热敏测温电阻4和防干烧保险7。加热管6用于对热水管2内的净水进行即时加热。热敏测温电阻4用于对热水管2内热水进行温度检测,同时连接至可控硅对温度进行精准控温。防干烧保险7用于当加热管6出现干烧时切断加热管6的电源。
在出水嘴8内部设置有漏斗部13。热水管2和常温水管3的末端出口均部分地伸入漏斗部13的上口内,漏斗部13的下口则直接连接至出水嘴8的出口。漏斗部13的设置可以使无论是来自热水管2的热水还是来自常温水管3的常温水均通过漏斗部13的下口流出,并通过漏斗部3的缓冲保证两者自出水嘴8流出时具有较一致的压力和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54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洁单元结构
- 下一篇:多级传动结构、动力装置及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