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528245.6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5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利源气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安徽维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11 | 代理人: | 吕智宇 |
地址: | 24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吸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口,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分流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与第一分离板等达到了二氧化碳均匀分流的目的,通过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对烟气进行引导,并通过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均匀排入外壳的内部,使二氧化碳烟气均匀的进入外壳的内部,并布满外壳的内部,通过吸收板将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烟气将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使进入外壳内部的烟气均匀的分布于外壳的内部,并均匀的经过吸收板的内部,使得烟气中二氧化碳过滤的效果更好,使其达到了二氧化碳均匀分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目前窑炉烧制陶瓷的主要燃料为碳,而碳在燃烧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窑炉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需要对烟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而目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将烟气通过风机注入吸收器的内部,并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器对其进行吸收,即可达到排放标准,但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直径较大,而烟气管道的直径较小,在烟气注入吸收器的内部时,烟气无法均匀的分布于吸收器的内部,导致吸收板难以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完全吸收,从而降低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达不到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通过风机将二氧化碳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分流仓的内部,通过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对烟气进行引导,并通过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均匀排入外壳的内部,使二氧化碳烟气均匀的进入外壳的内部,并布满外壳的内部,通过吸收板将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烟气将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使进入外壳内部的烟气均匀的分布于外壳的内部,并均匀的经过吸收板的内部,使得烟气中二氧化碳过滤的效果更好,达到了二氧化碳均匀分流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排气口,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分流仓,所述分流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收板,所述外壳的内部远离所述吸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叶轮,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所述叶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架,所述分流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引导板,所述分流仓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所述第二引导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分离板,所述第二分离板的表面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引导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离板,所述第一分离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进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板呈螺旋转状,所述第一引导板位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分流仓呈凸轮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流仓凸块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口一侧的前后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两端分别占据所述进气口内壁直径值的四分之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孔内壁的直径值从左向右逐渐递增,所述第二进气孔内壁的直径值呈螺旋逐渐递增,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架与所述下固定架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叶轮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活动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架与所述下固定架的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吸收板由活性炭板制成,所述外壳的顶部为可拆卸结构。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利源气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宣城利源气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28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浇注一体式穿墙套管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钣金件上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