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支护的管片式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41572.0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15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郑小林;张剑;邓傲;沈艳冬;胡涛;张文梁;王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昆明)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5/76;E02D15/04;E02D13/04;E02D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人工 挖孔桩 支护 管片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支护的管片式构件,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管片,管片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分别贯穿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管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一侧设置有通槽和第一限位槽,插板两侧分别设有锁止部,锁止部和第一限位槽配合,插板上可拆卸的设有锁止件,锁止件用于对插板进行调整定位,管片的中部还设有注浆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大幅度提高了支护的制作效率,保证了吊装的便利,同时降低了施工的风险,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支护的管片式构件。
背景技术
考虑到人工挖孔桩传统现浇支护效率低、操作不便、需要等强、现浇护壁截面厚度不一致、支护结构安全储能小等问题,工程师们纷纷提出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护壁结构、钢板护壁结构、砖砌体护壁结构等支护形式,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现浇支护结构的部分不足之处,但是依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适应性不强、构件笨重等问题。人工挖孔桩作业效率低原因之一是传统现浇支护效率低,操作不便,支护混凝土需要等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能继续往下挖。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风险,作业空间小,需要等待现浇混凝土达到强度,整个过程周期因此耗时较长。中国专利文献CN 111794244 A记载了一种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及使用方法,但是该结构需要整体吊装,吊装过程不好控制,在底部进行撑开时受制于孔底的环境,作业空间小,撑开比较复杂,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支护的管片式构件,解决了整体吊装施工不便,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人工挖孔桩支护的管片式构件,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管片,管片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分别贯穿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管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一侧设置有通槽和第一限位槽,插板两侧分别设有锁止部,锁止部和第一限位槽配合,插板上可拆卸的设有锁止件,锁止件用于对插板进行调整定位,管片的中部还设有注浆孔。
优选的方案中,通槽内贯穿设有限位孔,锁止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一侧平行设有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分别位于通槽内,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和插板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插板的上部设有尖头,尖头上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插板的下部对称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位于第一通孔内。
优选的方案中,锁止件通过隔块和插板连接,隔块包括平行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通孔,隔块上靠近管片的一侧设有第二接触面。
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板的外侧还设有握持杆。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端部设有旋转头。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靠近插板的一端分别设有圆锥头。
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第一圆杆和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板上贯穿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侧固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和开口,第一圆杆两侧分别对称设有锁块,锁块通过开口和第二限位槽配合。
优选的方案中,旋转头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昆明)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昆明)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41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素钠提取用酶解反应罐入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脚压力调节装置及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