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20428.9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51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峰;邓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接头 固定 护套 | ||
本申请提出一种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其包括:底座和袋体;底座包括由塑料片制成的上板、下板、左侧板、右侧板;其中,左侧板上端固定在上板的左边缘,下端固定在下板的左边缘;右侧板上端固定在上板的右边缘,下端固定在下板的右边缘;左侧板与右侧板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预定间隔;下板形成为环形的形状;下板的下侧形成有医用粘胶;上板与下板之间设置有拱形的塑料支撑的支撑片;支撑片与下板之间形成通风道;袋体由塑料膜制成,其一端形成开口端;上板的上侧形成有塑料制成的封口粘带,封口粘带的第一端固定在上板上,第二端为自由端,封口粘带的下侧形成医用粘胶。通过在底座中形成通风道,保证患者皮肤上侧的通风和散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
背景技术
PICC或输液港的输液接头,如果在不进行输液时暴露在外部,容易造成接头的污染。鉴于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主要是将输液接头装置避污袋里。
如CN 216755123 U提出的《一种输液接头保护套》,CN 214911602 U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输液接头保护套》。这类避污袋或保护套在下侧设置粘胶层,由此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这类避污袋或保护套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使用纱布和疏松的无纺布制成的保护袋(如CN 216755123 U的0040段中所指出的,袋体就是用无纺布保证袋体的透气性能),则能够保证被整个保护袋覆盖的皮肤部位透气和散热,保证皮肤表面的汗液顺利蒸发,但纱布或无纺布的避污效果有限,污物还是容易经由纱布或无纺布上的孔进入袋体内。如果保护套采用塑料膜或者如CN 214911602 U那样在袋体内形成防水膜,则患者的被覆盖的皮肤的散热不能得到保证,淤积的汗水容易导致与皮肤表面粘贴的部分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其能够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保证避污效果。
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其包括:底座和袋体;
底座包括由塑料片制成的上板、下板、左侧板、右侧板;其中,左侧板上端固定在上板的左边缘,下端固定在下板的左边缘;右侧板上端固定在上板的右边缘,下端固定在下板的右边缘;左侧板与右侧板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预定间隔;
下板形成为环形的形状;下板的下侧形成有医用粘胶,用于将底座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
上板与下板之间设置有拱形的塑料支撑的支撑片,支撑片的左端固定在左侧板与下板的交接位置,支撑片的右端固定在右侧板与下板的交接位置,支撑片的中部与上板的中部的下侧接触,以支撑上板;支撑片与下板之间形成通风道;
袋体由塑料膜制成,其一端形成开口端,以供输液接头进入袋体内;
上板的上侧形成有塑料制成的封口粘带,封口粘带的第一端固定在上板上,第二端为自由端,封口粘带的下侧形成医用粘胶;封口粘带用于在输液接头容纳在袋体中后对袋体的开口端进行封闭以及对输液接头后端所连接的管路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预定间隔为1-2mm。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为X形状。
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通过在底座中形成通风道,保证患者皮肤上侧的通风和散热,使得袋体可以用塑料膜制成,起到更好的避污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的封口粘带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的封口粘带封闭袋体的开口端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输液接头固定保护套的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20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